
[emperor] 旧指君主
后之为人君者不然。——明· 黄宗羲《明夷待访录·原君》
君主;帝王。《左传·文公十六年》:“且既为人君,而又为人臣,不如死。”《史记·滑稽列传》:“请以人君礼葬之。” 唐 李白 《大猎赋》:“且夫人君以端拱为尊。” 章炳麟 《商鞅》:“其説以为自 汉 以降,抑夺民权,使人君纵恣者,皆 商鞅 法家之説为之倡。”
“人君”是古代汉语中对国家最高统治者的称谓,具体解释如下:
“人君”指君主或帝王,即国家的最高统治者。该词常见于历史文献,强调统治者与民众的关联性,如《孟子》中“望之不似人君”即形容君主仪态不足。
拼音为rén jūn,注音符号ㄖㄣˊ ㄐㄩㄣ,英文可译为emperor。
“人君”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人”是部首,代表着人类;“君”是部首,代表着统治者。它的拆分部首是“人”和“君”,它的拆分笔画分别是2画和7画。
“人君”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它指的是帝王、国王或其他统治者。在古代社会中,这个词常用来表示统治者的尊称,也可以用来指代国家的元首。
在繁体字中,“人君”这个词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没有变化。
古时候,“人君”的写法并不像现代汉字一样规范化。古代的汉字是不断演变的,并且存在多种不同的书写形式。根据历史记录,古代的“人君”有时会写作“亻君”,其中“亻”是以人为部首的偏旁,代表着人的意义。
以下是一个例句中使用到“人君”的句子:
“尊明达哲乎!何必人君也。” ——《孟子·离娄下》
在这个例句中,“人君”被用来指代统治者的身份。
一些与“人君”相关的组词有: - 王者: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的最高统治者。 - 君主:指的是国家或地区的君主、统治者。 - 天子:指的是中国古代帝王的称号。 - 霸主:指的是在一定时期内统领其他国家或地区的强大统治者。
“人君”的反义词为“臣民”。臣民是指居住在统治者统治区域内的平民百姓。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