牢狴的意思、牢狴的详细解释
牢狴的解释
监狱。狴,狴犴,传说中兽名,古代常画其形于狱门。 唐 李白 《万愤词投魏郎中》:“苍苍之天,高乎视低,如其听卑,脱我牢狴。” 王琦 注引《初学记》:“狴牢者,亦狱别名。”
词语分解
- 牢的解释 牢 á 养牲畜的圈(刵 ):虎牢。亡羊补牢(喻事后补救还不为迟)。牢笼。 古代称作祭品的牲畜:太牢(古代帝王、诸侯祭祀社稷时,牛、羊、豕三牲全备之称)。少牢(诸侯宗庙,用羊、豕之称)。 监禁犯人的地方
- 狴的解释 狴 ì 〔狴犴〕传说中的兽名。古代牢狱门上绘其形状,故又用为牢狱的代称。 笔画数:; 部首:犭;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牢狴”是一个汉语词汇,属于书面用语,带有一定的古雅色彩。其含义较为具体,主要指:
监狱;牢狱。
可以从字源和用法上进一步理解:
-
字义构成:
- 牢: 本义指关养牲畜的栏圈,引申为关押犯人的地方,即监狱。这是构成“牢狴”核心含义的基础字。
- 狴: 指传说中的一种神兽,名为“狴犴”(bì'àn)。在古代传说中,狴犴形似虎,有威力,且明辨是非,憎恶犯罪。因此,古人常将其形象刻画在监狱的门上,用以象征法律的威严和震慑罪犯。所以,“狴”字本身也常用来代指监狱。
-
词义详解:
- 因此,“牢狴”一词,是由“牢”(监狱)和“狴”(象征监狱的神兽/代指监狱)两个同义或近义成分组合而成的复合词。
- 它明确指代关押囚犯的场所,即监狱,与“牢狱”、“监牢”、“囹圄”等词含义基本相同。
- 其使用带有书面语色彩和一定的古雅意味,在现代汉语日常口语中较少使用,但在文学作品、历史叙述或需要体现庄重、古雅语感的语境中仍可见到。
-
用法特点:
- 书面语体: 多用于书面表达。
- 象征与威严: 因包含“狴”(狴犴)的成分,该词在指代监狱时,有时会隐含一丝法律威严、惩戒或阴森恐怖的意味,这与狴犴的形象象征有关。
“牢狴”是一个书面语词汇,意指“监狱”。它由表示监狱的“牢”和象征监狱门神兽(也代指监狱)的“狴”组合而成,核心含义清晰明确,指关押犯人的地方。
权威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该词典是收录汉语词汇最全面、释义最权威的大型工具书之一,对“牢狴”一词有明确的收录和释义,确认其含义为“监狱”。(请注意:由于无法验证特定在线链接的长期有效性,此处仅提供来源名称。您可以通过权威的在线词典平台或图书馆资源查阅《汉语大词典》的相关词条。)
-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虽然更侧重于现代常用词汇,但对于“狴”字及“狴犴”有解释,有助于理解“牢狴”一词中“狴”的来源和象征意义,间接支持“牢狴”指监狱的含义。(同样,请查阅权威版本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牢狴”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一、基本含义
“牢狴”指监狱,是古代对监禁场所的雅称。该词由“牢”与“狴”组合而成:
- 牢:本义为关押牲畜或犯人的围栏,后引申为监狱。
- 狴:即“狴犴”(bì àn),传说中形似虎的猛兽,古代常将其形象绘于狱门,象征威严与震慑。
二、文化背景
狴犴作为龙生九子之一,因其威严形象被用于狱门装饰,故“狴”逐渐成为监狱的代称。唐代李白在《万愤词投魏郎中》中写道:“脱我牢狴”,即借用此意象表达身陷囹圄的困境。
三、延伸解释
部分资料(如)提到“牢狴”可比喻受困于某种境地无法摆脱,但此用法更接近现代对成语的引申理解,需结合具体语境判断。
四、发音与用法
- 拼音:láo bì
- 例句:“苍苍之天,高乎视低,如其听卑,脱我牢狴。”(李白诗)
“牢狴”本义为监狱,兼具文化象征色彩;现代语境中也可引申为抽象困境,但需注意区分原始含义与比喻用法。
别人正在浏览...
才自孱顔槌砧撮録徂兹剟録饿虎擒羊贰职脯脍根蔓光塌塌贯襁管系瓜萤寒碎鹤鸣山河埽覈选烘影话差欢浃混作家艰击鉢激合酒壶疚歉揪心捐赠客行老倒雷丸莲房悢悢涟落六铢纱蛮烟瘴雨摩玩拗声浦滩铅锋器抱倾倒秋风落叶丘民穑督赏格少共国际沈肃说大口说开螳轮滩涂桃观陶卫天神铁子相隔镶接西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