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蒐的意思、大蒐的详细解释
大蒐的解释
古时天子、诸侯五年举行一次的军队大检阅。《左传·昭公八年》:“秋,大蒐于红。” 杜预 注:“大蒐,数军实,简车马也。”《公羊传·桓公六年》“大閲者何?简车徒也” 汉 何休 注:“比年简徒,谓之蒐;三年简车,谓之大閲;五年大简车徒,谓之大蒐。” 南朝 宋 傅亮 《从武帝平闽中》诗:“鞠旅 扬城 ,大蒐 徐方 。”
词语分解
- 大的解释 大 à 指面积、体积、容量、数量、强度、力量超过一般或超过所比较的对象,与“小”相对:大厅。大政。大气候。夜郎自大。大腹便便。 指大小的对比:这间房有那间两个大。 规模广,程度深,性质重要:大局。大众
- 蒐的解释 蒐 ō 同“搜”①。 即“茜草”。 笔画数:; 部首:艹; 笔顺编号:
网络扩展解释
“大蒐”是一个具有多重含义的词汇,具体解释需结合历史语境和现代用法:
一、古代军事检阅
-
基本含义
指周代至春秋时期,天子或诸侯每五年举行一次的军队大规模检阅活动,包括清点兵力、检查车马装备、训练士卒等。例如《左传·昭公八年》记载“秋,大蒐于红”,杜预注“数军实,简车马”。
-
仪式功能
大蒐不仅是军事演练,还兼具选拔将领、颁布政策、凝聚国力的作用,甚至带有“国人大会”性质,是当时重要的政治军事活动。
二、引申为广泛搜集
-
成语用法
由“大”(规模大)和“蒐”(同“搜”,搜集)组合而成,形容大规模收集信息、资源或财富的行为。例如《晋书》中“大蒐襄平”指燕王攻占后大肆搜集财物。
-
现代场景
可用于学术研究、资料整理等领域,表示系统性、全面性的搜集工作。
三、字形与读音
- 读音:蒐读作“sōu”,是“搜”的繁体字。
- 本义:原指茜草(一种可染绛色的植物),后引申为聚集、隐蔽等义。
“大蒐”需分语境理解:古代特指军事检阅,现代多用于比喻广泛搜集。需注意权威文献如《左传》《公羊传》中均以军事含义为主。
网络扩展解释二
大蒐(dà sōu)是一个汉字词语,意思是广泛地搜集、收集。它的拆分部首是“大”和“⾎”,其中“大”表示广泛的意思,而“⾎”是指手的形状。根据笔画顺序来拼写“大蒐”字,可以依次写出9笔。
“大蒐”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字。古时候的汉字写法有些微的差异,现代的“大蒐”在古时候的写法中可能会有些不同。然而,字义和用途仍然是相似的,用于表达广泛地搜集、收集的意思。
以下是一个使用“大蒐”这个词的例句:“他经常到各地大蒐古董收藏品。”
与“大蒐”相关的组词包括:“收蒐”、“蒐集”、“蒐录”等。这些词语都与收集、搜集相关,可以根据实际语境使用。
“大蒐”的近义词可以是“搜集”、“收藏”、“收集”等。这些词语可以用来替代“大蒐”,但仍然保持相似的意思。
反义词是与“大蒐”意思相反的词语。然而,“大蒐”本身并没有直接的反义词,因为它代表了一个动作或行为,没有明确的相反意义。
希望这些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你有任何其他问题,我随时为你解答。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