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却籍的意思、却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却籍的解释

亦作“却籍”。 南朝 齐 对检出的伪冒户籍之称。 郭沫若 《中国史稿》第三编第四章第二节:“为了扩大赋役征收范围, 齐高帝 萧道成 专门设置了校籍官,严令整顿户籍。经检出的伪冒户籍,称为‘却籍’,要被罚充远戍。”参阅《通典·食货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却籍”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需结合历史文献和语义演变来区分:

一、历史制度层面的解释(主流含义)

指南朝齐(479-502年)实行的户籍审查制度。根据:

  1. 背景:齐高帝萧道成为扩大赋役征收范围,设置“校籍官”严查户籍。
  2. 定义:通过“检籍”(户籍审查)发现的伪冒户籍称为“却籍”。这些户籍多涉及逃避赋税或兵役的造假行为。
  3. 处罚:被列入“却籍”者会被罚充军戍边,以此整顿赋税系统。

二、成语层面的解释(较少见)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提出“却籍”作为成语,意为“以籍贯自傲、贬低他人”,但此用法缺乏广泛文献支撑,可能与“却”字的“退却”本义混淆有关,建议谨慎使用。

补充说明

郭沫若在《中国史稿》中引用该词时,明确指向南齐的户籍政策(见),而《通典·食货三》等史料也佐证了这一制度的历史真实性。建议在学术或历史语境下优先采用第一种解释。

网络扩展解释二

《却籍》:意思、拆分部首和笔画

《却籍》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字组成。其中,“却”是指在言语、行为等方面表示否定、不同意;“籍”是指书籍、记载。因此,《却籍》的意思是指否定书籍、记载。

拆分部首和笔画:
《却》的部首为“卩”,总笔画数为4画。
《籍》的部首为“⺮”,总笔画数为10画。

来源和繁体

《却籍》来源于《诗经·大雅·卷阿》中的一句诗:“缀干之綦,猗嗟却回。”其中“却回”一词被引申为否定、拒绝。

繁体字:“卻籍”

古时候汉字写法和例句

在古时候,汉字“却”还有其他写法,如“卻”、“覷”等。而“籍”在古代有时写作“箿”。现代使用普遍的写法为《却籍》。

例句:他对这本《却籍》持否定的态度。

组词、近义词、反义词

组词:
却立(拒绝、否定)
却翻(推翻、否定)

近义词:
否定、拒绝、排斥

反义词:
肯定、接收、欢迎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