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清晨。 晋 支遁 《八关斋》诗之二:“三悔启前朝,双懺暨中久。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
“朗旦”是一个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朗旦”指清晨,即天亮后的一段时间。该词由“朗”(明亮)和“旦”(早晨)组合而成,字面可理解为“明亮的早晨”。
二、发音与注音
三、字义分解
四、文学例证
该词可见于晋代诗人支遁的《八关斋》诗:“鸣禽戒朗旦,备礼寝玄役”,诗句中“朗旦”与鸟鸣呼应,生动描绘清晨景象。
五、使用场景
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多出现在古典文学或特定语境中,需结合上下文理解。
朗旦(lǎng dàn)是一个汉字词语,通常用来形容光芒明亮、清澈明朗的样子。
朗旦的部首是月,由朗(6画)和旦(5画)两个部分组成。
朗旦这个词的字义演变可以追溯到《尔雅》、《说文解字》等古代典籍中。
在《尔雅》中,朗旦被用来形容阳光照耀、光亮晶莹之意。
而在《说文解字》中,朗旦则有昼夜明亮的太阳之意。
朗旦的繁体字为朗旦。
在古代,朗旦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例如,在篆字时期,朗旦被写成「朗畅」。
在隶书时代,朗旦的写法变为「朗略」。
1. 山河瑰丽,景色朗旦。
2. 他笑容灿烂,五官明亮朗旦。
1. 朗照:明亮的照射。
2. 旦夕:形容时间短暂。
3. 朗读:大声读出。
4. 朗诵:高声背诵。
1. 明亮
2. 光亮
3. 灿烂
1. 阴暗
2. 昏暗
3. 黯淡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