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禀缣的意思、禀缣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禀缣的解释

泛指粮饷。《后汉书·杜茂传》:“﹝ 杜茂 ﹞坐断兵马稟縑。”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禀缣是一个较为古雅的汉语词汇,主要出现在古代文献中,其含义需从构成该词的两个字“禀”与“缣”的本义及引申义来理解。

  1. 词义解析:

    • 禀 (bǐng):本义指赐予、给予,尤其指官府或上级向下级发放粮食、物资等。如《说文解字》释:“禀,赐穀也。”引申为承受、领受(如禀受天赋),也指下对上报告(如禀告)。
    • 缣 (jiān):指一种质地细密的双丝织成的浅黄色丝织品。在古代,缣帛常作为书写材料(如“缣帛书”),也因其价值较高,常被用作货币或赏赐品(如“束缣”指一捆缣,代指酬金或贿赂)。
    • 禀缣 (bǐng jiān):结合两字含义,“禀缣”特指官府作为俸禄或赏赐发放给官员、吏员的丝织品(缣)。它强调的是官方自上而下给予的、以缣为形式的实物报酬或奖赏。例如在汉代及前后,官员俸禄常包含粮食(俸谷)和布帛(如缣帛),后者即属“禀缣”范畴。
  2. 历史背景与用法: “禀缣”一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尤其是汉唐时期)实物俸禄制度的特点。在货币经济尚不发达的时期,布帛(特别是缣这类优质丝织品)与粮食一样,是国家财政支付官员俸禄、赏赐功臣或支付劳务的重要形式。相关记载可见于史书及制度文献。

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

“禀缣”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一、基本释义

禀缣(拼音:bǐng jiān)指泛指粮饷,多用于描述古代官府或军队的物资供给。该词由“禀”(指官府发放的粮食)和“缣”(一种细绢,可作货币或物资)组合而成,强调物资的官方调配性质。


二、出处与引证

该词最早见于《后汉书·杜茂传》:

“(杜茂)坐断兵马禀缣。”
意为杜茂因擅自截断军队粮饷而获罪。这一用法表明“禀缣”在古代多与军事物资管理相关。


三、字词分解

  1. 禀(bǐng):
    • 本义为“承受、生成”,如“禀性”“禀赋”;
    • 引申为“官府发放的粮食”(如“禀米”),或“下级向上级报告”(如“禀报”)。
  2. 缣(jiān):
    • 指双丝织成的细绢,质地细密,古代常作为货币或贵重物资使用。

四、相关用法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阅《后汉书》原文或古代汉语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白开水侧脉痴龙传为佳话储款纯緜春芜怠沓度假村犯而不校讽讬复合物敷袵诡谀后焰灰鬲鹘伶绛麾洁癖嗟嗞乎今来古往酒燕军家亢拒窥园灵知辚囷理物离心力龙刍落井投石门彩名茶缪节破酒扑抶浅豁绮纷侵叛钦赃觑当阙亡踆乌认股软技术三时沙块上勤下顺省閤省眼沈朱时聘四库书宿藏隋卞台资铁幕炜如先进消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