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钵塞莫的意思、钵塞莫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钵塞莫的解释

念珠。梵语的译音。珠多以木槵子108颗为一串,每念一佛名,即过一子。《牟梨曼陀罗咒经》:“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鉢塞莫。”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钵塞莫是佛教梵语音译词,其核心含义指向宗教修行中的净心供器或持戒象征。该词源自古印度梵语"prasāda",原指清净、虔敬之心,在汉传佛教经典中常特指僧人受持戒律时使用的法器,或信众供养三宝的洁净器皿。

从汉语构词角度分析,"钵"为形声字,从金本声,本义指僧侣食器(《说文解字》);"塞"取"虔敬奉持"之意,《礼记·祭义》载"斋戒沐浴,则可以祀上帝";"莫"通"谟",表规范法度,三者合称构成宗教仪轨专用术语。在《根本说一切有部毗奈耶》等律典中,此物被规定为比丘随身六物之一,需以铁、瓦等清净材质制作,象征戒体不可毁犯。

现代佛学研究中,印顺法师在《原始佛教圣典之集成》中指出,钵塞莫在部派佛教时期已衍生出双重内涵:既指实际用于受食的法器,又喻指修行者护持净戒的精神容器。这种物质与精神的二重性,使其成为研究佛教器物哲学的重要个案。

网络扩展解释

“钵塞莫”是一个佛教术语,其含义和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释如下:

  1. 词源与定义
    “钵塞莫”是梵语Pāsakamālā的音译(),意译为“数珠”或“念珠”,指佛教修行中用于计数的珠串。其梵文原词由pāsaka(计数)和mālā(串珠)组成,直译为“计数的珠串”()。

  2. 结构与用途
    传统钵塞莫通常由108颗木槵子串联而成()。修行者每念诵一次佛号或经文,即拨动一珠,以此辅助专注和记录次数,常见于持咒、念佛等修持法门。

  3. 经典记载
    《牟梨曼陀罗咒经》中提到:“其身一手持如意珠,一手把钵塞莫”(),说明其作为法器在佛教仪轨中的象征意义。

  4. 文化延伸
    不同材质的念珠(如菩提子、水晶等)在佛教中均有使用,但“钵塞莫”特指以木槵子制成、符合108颗制式的传统念珠()。

  5. 现代应用
    当代佛教仍沿用这一术语,部分文献将“钵塞莫”与“数珠”互换使用,但严格来说,“钵塞莫”更强调梵语音译的原始语境()。

注:若需了解不同经典对钵塞莫的详细描述,可参考《牟梨曼陀罗咒经》等佛教典籍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傲睨得志把戏不卸曹白鱼常满搽拳充盛楚墟寸晷忉咄道会司发登防除发用阜施干冬高燕寒噤汉姓皓露哄犯酱豆肩摩踵接勦説解阸金莲烛祭品酒榼鸠垣郡君骏烈刊启考绎氪灯辣子连词龙腾虎跃挛踠瞒天大谎免归鸟语孽债起道青樾亲理凄切丘封驱良荣科飒尔山市煞手锏沈深讨蒐听不清投石问路危立掀发险佞显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