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麳麰的意思、麳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麳麰的解释

麦子的统称。《旧五代史·晋书·高汉筠传》:“在 襄阳 ,有孽吏常课外献白金二十鎰, 汉筠 曰:‘非多纳麳麰,则刻削闤闠,吾有正俸,此何用焉!’” 宋 徐铉 《进雪诗》:“润逐麳麰铺緑野,暖随杯酒上朱颜。” 明 张居正 《贺灵雨表》之五:“麳麰尽熟,既瞻率育之貽;耒耜并兴,復兆屡丰之祉。”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关于“麳麰”一词的解释,综合现有资料分析如下:

  1. 单字释义

    • 麳(音 lái):古代指小麦。《说文解字》中与“來”(来)同源,甲骨文“來”本为麦穗象形,后假借为“往来”义,遂加“麦”旁造“麳”字专指小麦。
    • 麰(音 móu):指大麦。《孟子·告子上》有载:“今夫麰麦,播种而耰之”,东汉赵岐注:“麰麦,大麦也。”
  2. 组合含义 “麳麰”为并列结构的合成词,泛指麦类作物,特指小麦与大麦。古代文献中常以二字连用代指重要粮食作物,例如《盐铁论》等农政文献中可见其作为民生基础的象征。

  3. 文化意义 该词反映了中国古代农耕文明对麦类作物的重视,在《齐民要术》等农书中,麦类种植技术被列为五谷之首,说明其社会经济地位。

注:目前可查证的历史文献中,“麳麰”一词多指向麦类作物,尚未发现其他引申义项。建议需要学术引证时,可进一步查阅《说文解字注》《古代汉语词典》等工具书核实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麳麰的意思

麳麰(lái móu)是一个生僻的汉字,它的意思是指糠秕或面胚。这个词通常用于古代文献或文言文中。

拆分部首和笔画

麳麰这个字由“麥”和“黽”两个部首组成。它的总笔画数是16画。

来源和繁体

麳麰这个字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先秦时期的篆书,它最早出现在《史记·货殖列传》。在繁体字中,麳麰的写法为麳麰。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麳麰有多种不同的写法。其中一种是采用繁体字写法麳麰,还有一种是将两个部首分开,分别写作“麥黽”。另外,有些古代文献中也可以看到麳麰这个词的其他写法。

例句

古代文言文中常常可以看到对麳麰这个词的使用,下面是一个例句:

“引糴者,采麳麰以指导区。”(《易传·系辞上》)

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

由于麳麰是一个生僻的字,因此它的相关组词、近义词和反义词并不常见。如果要组词的话,可以考虑与粮食或农作物相关的字词。近义词方面,可以考虑使用糠秕、粮食残渣等词来替代麳麰。至于反义词,可以考虑使用正常、完整等词语来对比。

别人正在浏览...

拔白扮戏子辩眼辩证标牓仢约谄羹缠嚼道翁都缦多能多艺搤杀娥英给脸攻讦横赋红殷殷黄金牓狐听之声肩宽金牓金函酒权久稀眷奬苛征老凤漏师卵球罗衫露眼炉冶旅歌卖命毛桃骂天扯地慕悦欧击旁观匹如破阵子凄感讫尽绮靡清簟跂息起租让德让走瑞梦乳臭蛇柳绳契饰僞説讲输身通讯録婉柔握拳枭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