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供蜡祭用的宫室。 宋 孔武仲 《江豚诗》:“古之报祭,不遗微虫,孰扬尔烈,登荐蜡宫。”
“蜡宫”是古代汉语中的专有名词,其含义及背景如下:
蜡宫(拼音:là gōng)指古代供蜡祭使用的专用宫室。其中“蜡”指周代年终祭祀神灵的仪式(即蜡祭),而“宫”则是祭祀场所的统称。
最早见于宋代孔武仲《江豚诗》:“古之报祭,不遗微虫,孰扬尔烈,登荐蜡宫。”。诗句表明蜡祭对象广泛,连微小生灵也纳入祭祀范围,体现古人“万物有灵”的信仰。
蜡祭在《礼记》中被称为“合聚万物而索飨之”,即汇集万物祭祀,与蜡宫的功能相印证。该词现已成为历史词汇,多见于古籍文献研究。
蜡宫是指用蜡制作的宫殿、庙宇等建筑物。它是一种艺术品,通常用于展示和供人观赏。
蜡宫的拆分部首为虍 (hū)和宀 (mián),总共有11个笔画。
蜡宫一词的来源并不十分清楚。但可以推测它可能最早起源于中国古代的宫廷文化。在古代,人们喜欢用蜡制作精美的建筑物来展示给皇帝观赏,表达对皇帝的敬仰和赞美。
蜡宫的繁体字为蠟宫。
在古代,蜡宫的汉字写法可能略有不同,但基本上是与现代相似的形状。
1. 他们制作了一座华丽的蜡宫,展示给参观者。
2. 这座蜡宫不仅外形逼真,内部装饰也非常讲究。
蜡像、蜡烛、宫殿、建筑物、展览
蜡塑、蜡模、蜡作
真实、现实、实质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