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犹教令。上对下的告谕。《晋书·会稽王道子传》:“时有人为《云中诗》以指斥朝廷曰:‘相王沉醉,轻出教命。’”《南史·徐摛传》:“ 大通 初,王总戎北侵,以 摛 兼寧蛮府长史,参赞戎政,教命军书,多自 摛 出。”《旧五代史·唐书·庄宗纪六》:“时皇太后行誥命,皇后 刘氏 行教命,互遣使人宣达藩后,紊乱之弊,人不敢言。”
(2).犹指示。 明 方孝孺 《与童伯礼书》:“方从父兄之后,抒晨夕之哀,徒奉教命,冒以衰服请见,则人谓我何?”
“教命”是一个汉语词汇,在不同语境中有多重含义,需结合权威来源综合解析:
上对下的告谕或指令
指上级对下级发布的教导性命令,常见于古代文献。例如《晋书·会稽王道子传》中“轻出教命”,即指随意下达指令。此释义在多个来源中均有体现。
指示或教导
可泛指带有指导性质的命令,如《南史·徐摛传》中“承教命”即接受指示。部分现代释义将其扩展为“启发人们明辨是非”,但此说法仅见于个别中等权威来源,需谨慎参考。
在佛教经典中,“教命”特指教诫与命令的结合,如《长阿含经》提到“侍者承教命”,强调遵从教诲与指令的双重含义。这一用法具有宗教语境的专业性。
“教命”的核心意义围绕“教导性指令”展开,既可指具体命令(如古代文献),也可用于抽象引导(如佛教教义)。需注意语境差异,避免混淆特殊领域与通用释义。
《教命》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传授生命,即教育和培养人的生命特质和品质。
《教命》的部首是「攵」,同时它的笔画数目为12。
《教命》是中国汉字的一个词汇,它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古代的人们认为教育是一种传授生命的行为。在繁体中,「教命」的写法和简体相同。
古时候的汉字写法略有不同,「教命」字的写法较为繁琐。它通常由两个部分组成,上面一部分是「教」,下面一部分是「命」。两个部分的笔画较多,带有一定的装饰性。
1. 作为教师,我们的责任是教命,启迪学生的思想和品质。
2. 父母应该尽早开始教命,培养孩子优秀的德行和素养。
教导、教诲、教养、启蒙、培育
教育、教化、教导
蛮横、不理智、开放如潮、肆意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