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哭丧棒的意思、哭丧棒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哭丧棒的解释

[the stick held for support by a son in funeral procession] 旧时在为父母发丧时,“孝子”须手扶一根“孝杖”,以表示悲痛难支

详细解释

亦称“ 哭丧棍 ”。旧时出殡时孝子所持的哀杖。亦用来贬称其他棍棒,以诟骂持棒者。《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八四回:“ 言夫人 忽发奇想,叫人到冥器店里定做了一百根哭丧棒。” 陈登科 《活人塘》十八:“我死了连一根哭丧棒也没人拿。” 柳青 《创业史》第一部第二十章:“天亮以后, 欢喜 穿起白孝衫,拿着哭丧棍儿,向四邻叩头报丧。”《西游记》第二七回:“倘到城市之中,人烟凑集之所,你拿了那哭丧棒,一时不知好歹,辞打起人来,撞出大祸,教我怎的脱身?” 蒋光慈 《少年飘泊者》十八:“我在街上一见着红头阿三手里的哭丧棒,总感觉得上面萃集着 印度 的悲哀与 中国 的羞辱。”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哭丧棒是中国传统丧葬仪式中的重要道具,其含义和功能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基本定义与形态

哭丧棒是旧俗出殡时孝子手持的仪仗器具,通常为竹制或木制长棒,表面缠裹白纸。在不同地区也被称为“哀杖”“孝杖”或“哭丧棍”,英文译作“the stick held for support by a son in funeral procession”。

二、历史起源与功能演变

  1. 实用功能:最初作为支撑工具,《礼记》记载孝子因哀痛过度需拄杖行走,故称“哀杖”。
  2. 礼仪标识:春秋战国时期逐渐演变为丧礼象征,成为丧服制度的一部分,与孝帽、孝袍等共同构成完整丧仪。
  3. 材料演变:古代父丧用竹(象征气节在外),母丧用桐(象征气节在内),后简化为统一材质。

三、文化象征意义

  1. 孝道体现:通过手持哭丧棒表达对逝者的哀思与敬重,强化“孝”的伦理观念。
  2. 血脉延续:象征家族后继有人,兼具驱邪避凶、为逝者引路的民间信仰。
  3. 社会警示:传统中用于提醒路人避让送葬队伍,体现对生死仪式的敬畏。

四、使用习俗

参考资料

更多细节可查阅《仪礼·丧服》《礼记·问丧》等典籍,或参考搜狗百科、今日头条民俗解析等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哭丧棒》的意思

《哭丧棒》这个词源于民间,意指在某些场合或仪式中,专门负责引导哭丧的人员。他们会使用特制的道具,即“哭丧棒”,来协助悲伤情绪的释放。

拆分部首和笔画

《哭丧棒》这个词可以从字面上拆分为两个部分:
- “哭”是由“口”和“居”组成的部首,它的拼音是“kū”,表示发出悲伤、难过的声音。
- “丧”是由“一”和“亡”组成的部首,它的拼音是“sàng”,表示失去、丧失。

在拼音排列的基础上,我们可以统计出《哭丧棒》这个词一共有11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哭丧棒》这个词最早出现在民间,而其具体的来源尚无确切的资料记录。

在繁体中,词语“哭丧棒”可以写作「哭喪棒」。

古时候汉字写法

根据历史记录,古代的汉字写法与现代有所不同,因此《哭丧棒》这个词在古代可能会有一些变化。然而,具体的古代汉字写法目前并无相关资料信息,无法确定其准确的古写形式。

例句

1. 在葬礼上,老张拿着哭丧棒,为亲人送行。
2. 村子里的哭丧棒师傅技艺高超,能够帮助其他人释放内心的悲伤。

组词

与《哭丧棒》相关的组词有:
- 哭丧:表示因失去亲人或遭遇不幸而悲伤哭泣。
- 哭丧着脸:形容因悲伤哭泣而面容露出悲痛的表情。
- 丧失:表示失去某种状态或权益,通常用于描述重大损失或遗失。
- 丧家之狗:形容在家庭出现重大变故后,无处栖身、丧失一切的人。

近义词和反义词

《哭丧棒》的近义词是:
- 哭丧杖
- 哭丧棺材杖

反义词则是:
- 喜庆之花:表示庆祝、喜欢、快乐的场合使用的道具。
- 娱乐器具:用于娱乐、欢乐的乐器或用具。

别人正在浏览...

榜道北梁卑室抃跃比雠敝规兵丧菜枯嘲诨刹手鐧揣测穿破琮玺麤豪单衫电闼方局告札韩獹和从鹤眠鸿鹅鸿昧鸿庠侯氏混编活泼鉴奥坚固耐用奬异稷蜂社鼠崛起拒之门外开剪鸾手校尉明角灯逆政判审匏革凭险迁善去恶巧捷轻身穷馁三亳散冗恃赖双唇音双胎遂心快意提心吊胆投供讬阴威恩物外咸福宫衔烛贤竹林瑕翳谢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