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见“ 錕鋙 ”。
“锟鋘”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要点综合解释:
本义与来源
“锟鋘”同“锟铻”(kūn wú),最初指古代山名(如《列子·汤问》记载的锟铻山),因该山产铁可铸剑,故引申为宝剑的代称。例如《西游记》中提到的“锟铻剑”即指锋利的名剑。
字形与发音
象征意义
古代文献中,“锟鋘”不仅指宝剑,还象征事物的精美、卓越或人物的高贵品质。例如现代用法中可形容才华出众的人或工艺精湛的作品。
历史记载
据《列子·汤问》记载,周穆王时期西戎曾献锟铻剑,其剑“切玉如泥”,凸显其锋利与珍贵。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具体用例,可参考《列子·汤问》《西游记》等文献。
《锟鋘》是一个汉字词语,拆分部首分别是锟和鋘,总笔画数为18。锟的部首是金(钅),鋘的部首是金(钅)。锟鋘是一个复合词。
《锟鋘》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它最初出现在《汉书·艺文志》中。这个词在古代中文中被用来形容剑的锋利和锋芒所表示的意义。
《锟鋘》在繁体中文中的写法为「鍘」。
在古代汉字的书写中,锟鋘的写法可能有所变化。不过,在《康熙字典》中的写法是「鍘」。
1. 他的剑招犀利异常,锟鋘之势令人胆寒。
2. 这把宝剑锋芒毕露,锟鋘所指,无不中刺。
3. 虽然年迈,但他的思维锐利如锟鋘。
1. 锟鋘剑
2. 锟鋘刀
3. 锟鋘气
4. 锟鋘之言
5. 锟鋘之势
1. 高峻
2. 锐利
3. 尖锐
4. 锐芒
5. 锐不可当
1. 钝
2. 迟钝
3. 不锐利
4. 钝锐
5. 柔和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