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散职的意思、散职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散职的解释

[sinecure] 闲散的职务

散职无拘束

详细解释

闲散的官职。《南史·后妃传序》:“及 齐高帝 建元 元年,有司奏置贵嬪、夫人、贵人为三夫人,修华、修仪、修容、淑妃、淑媛、淑仪、婕妤、容华、充华为九嬪,美人、中才人、才人为散职。” 唐 白居易 《早春独游曲江》诗:“散职无羈束,羸驂少送迎。”《新唐书·李适之传》:“ 适之 惧不自安,乃上宰政求散职,以太子少保罢,欣然自以为免祸。” 宋 李上交 《近事会元》卷一:“ 景隆 三年八月,令特进佩鱼。散职佩鱼自此始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散职"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沿革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从词源和用法两个层面解析:

一、词源释义 "散"在《说文解字》中本义为"分离,分开",引申指"无约束状态";"职"指官职、职责。二字组合构成偏正结构,特指"无固定职责的官职"。《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闲散的官职",指不承担具体行政事务的职位。

二、历史用法

  1. 唐代职官制度中的"散官"体系 《新唐书·百官志》记载,唐代实行九品三十阶的散官制度,这类官职多授予功勋元老,虽居品级却不理实务,属于典型散职。如"光禄大夫""金紫光禄大夫"等均为荣誉性散职。

  2. 宋代差遣制度中的定位 《宋史·职官志》载,宋代实行"官、职、差遣"分离制度,其中"职"指馆阁学士等虚衔,多属散职范畴,仅代表品级俸禄而不涉实权。

三、现代语义延伸 《现代汉语规范词典》补充其引申义,可泛指"无具体工作任务的岗位"。此用法多见于历史文献及文学作品中,如《红楼梦》中贾政的"工部员外郎"即属典型散职。

四、近义辨析 与"闲职"相比,"散职"更强调制度层面的职位设定,而非主观评价。与"虚衔"的区别在于,散职可能包含实际品级俸禄,而虚衔多为纯粹荣誉称号。

网络扩展解释

“散职”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古代官职体系中的特定类型。以下是详细解释:

1.基本释义

2.历史背景与文献引用

3.特点分析

4.相关延伸

“散职”反映了古代官僚体系中虚实结合的职位设置,既有安置人员或避嫌的作用,也可能成为人才未被重用的体现。如需更多文献例句,可参考《南史》《新唐书》等史书。

别人正在浏览...

嗳声叹气暗主傍絶傍囊扳龙编校草头春宵一刻蹴躇达视大忧抵讳董道都美兜售敦重耳朵费脚手飞龙乘云冯气敢往鬼子姜呵冻贺卡何取进击记省季脇科降渴暍烂饭留客雨螺江螺青卖富差贫蔓引迷留闷乱嫩箭颞颥拟态轻鯈倾颓轻妆拳斗饶言软言软枣三亲四眷涩重沙所神钲慎终承始舌桥不下诗传施恩説大口韬合妄动五经魁辖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