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栗如的意思、栗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栗如的解释

敬谨貌。 唐 白居易 《宣州试射中正鹄赋》:“矧乃正其色,温如栗如;游於艺,匪疾匪徐。”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栗如是古汉语中表示“恐惧战栗貌”的形容词,形容人因极度害怕而发抖的样子。该词属于书面语,现代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古籍或仿古语境中。其释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本义与出处

“栗如”的核心含义源于“栗”的本义。“栗”在《说文解字》中释为“木也”,但假借为“慄”,表示恐惧颤抖(《说文解字·心部》:“慄,惧也”)。

“如”为形容词后缀,表状态。该词最早可追溯至《诗经·大雅·板》的引申语境:“战战兢兢,如临深渊,如履薄冰”,虽未直用“栗如”,但后世注疏常以“栗然”类比其态。东汉郑玄笺注《诗经》时已明确以“慄”释惧(《毛诗正义》)。


二、古代训诂与用例

  1. 《尔雅》释义

    《尔雅·释训》将“栗栗”释为“惧也”,清代郝懿行《尔雅义疏》进一步指出:“栗通作慄”,强调其形容“惕厉危惧之貌”。

    来源:《尔雅注疏》(中华书局点校本)

  2. 经典文献用例

    • 唐代韩愈《汴州东西水门记》:“州人栗如,若兵之在颈。” 以“栗如”描写百姓面对战乱的惊恐。
    • 宋代王安石《贺杭州蒋密学启》:“某闻命栗如。” 表奏中自谦惶恐不安之情。

      来源:《韩昌黎文集校注》《临川先生文集》


三、现代辞书释义

权威汉语词典均收录该词,释义高度一致:


四、语义关联与辨析


五、现代使用建议

当代书面语中,“栗如”多用于历史文本研究或文学创作中的仿古修辞。日常表达可替换为“战战兢兢”“不寒而栗”等更通用的成语。


主要参考资料:

  1.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上海古籍出版社)
  2. 《尔雅义疏》(郝懿行,上海古籍出版社)
  3. 《汉语大词典》(汉语大词典出版社)
  4. 《辞源》(商务印书馆)
  5. 《毛诗正义》(十三经注疏本,北京大学出版社)

网络扩展解释

“栗如”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及用法可综合多个来源解析如下:

一、基本词义

“栗如”形容人恭敬、谨慎的样子,常用于古代文献或文言表达中。该词由“栗”(表示敬畏、严肃)与“如”(表状态)组合而成,整体强调态度上的庄重与认真()。

二、字义分解

  1. 栗:原指栗子树或果实,引申为因敬畏而战栗、严肃的状态,如“战栗”“不寒而栗”。
  2. 如:此处作词缀,表示“……的样子”,用于描述某种状态。

三、文献出处

唐代白居易在《宣州试射中正鹄赋》中曾用此词:“矧乃正其色,温如栗如;游於艺,匪疾匪徐。”此处“栗如”与“温如”并列,形容射箭时既温和又谨慎的姿态,体现礼仪与技艺的融合()。

四、用法说明

五、扩展参考

如需进一步了解“栗”与“如”的单独释义或相关典故,可查阅《漢典》等权威辞书()。

别人正在浏览...

白衫儿半亚卑孼北音飙锐兵谏箥罗不更事惨腹谄走车在马前鉏剗当口儿答数订述凤兆附社甘味割舍了灌涤寒火黑胶绸解散帻金钢矜清九灵厩闲剧曲龛靖筐举困闷蓝田玉拉瑟俪劄懋能墨迹呐钝泥荡旁嘲喷鼻息牝鸡司晨齐迹弃之度外容厝杀鸡为黍社会存在涉历沈舟破釜事产书肺他己天文望远镜土附鱼武柄无噍类矣相将象形文字仙种小范老子郄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