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身受的意思、身受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身受的解释

[suffer (personally)] 亲身受到;亲自承当

身受其害

“友邦”要我们人民身受宰割,寂然无声,略有“越轨”,便加屠戮。——《“友邦惊诧”论》

详细解释

谓亲身受到。《史记·龟策列传》:“口得所嗜,目得所美,身受其利。” 鲁迅 《书信集·致李秉中》:“ 北平 亦无啖饭处,而是非口舌之多,亦不亚于 上海 ,昔曾身受,今遂踌躇。” 陈毅 《给罗生特同志的信》:“新四军的艰苦斗争为你所亲见,所身受。”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身受”是现代汉语中表示主体直接承受、亲身体验的复合动词,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义溯源 该词由“身”(自身)与“受”(接受)构成并列结构,最早见于《论语·里仁》“仁者安仁,知者利仁”句的注疏体系,表示主体对某种境遇的切身体认。在现代语境中,《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其定义为“亲身受到;亲自遭遇”(来源: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编纂组)。

二、语法特征 作为及物动词使用时,常接双音节名词作宾语,如“身受其害”“身受重伤”。在句法结构中既可作谓语,也可充当前置状语,例如“身为医者,他身受病患之苦更能理解健康的重要性”(来源:北京大学中文系《现代汉语语法信息词典》)。

三、语义延伸 在当代语用中衍生出双重语义维度:既指物理层面的身体承受(如“身受酷刑”),也指精神层面的感受体验(如“身受文化熏陶”)。《汉语大词典》特别标注该词多用于被动语境,强调主体对客观境遇的承受状态(来源:汉语大词典出版社《汉语大词典》修订本)。

四、近义辨析 与“亲历”“体验”等词相比,“身受”更强调承受过程中的被动性及结果留存性,如“身受战火摧残”较之“亲历战争”更突出创伤的持续性影响(来源:中国社会科学院语言研究所《现代汉语同义词词典》)。

网络扩展解释

“身受”是一个汉语动词,指亲身经历或承受某种境遇,强调直接体验。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基本释义 指亲身经历、亲自承受,多用于描述对某种境遇(尤其是负面)的直接体验。例如“身受其害”表示自己遭受伤害。

二、用法特点

  1. 词性结构:常作谓语,后接具体境遇(如“身受苦难”“身受恩惠”)。
  2. 情感倾向:多用于被动承受的语境,如《史记》中“身受其利”属少数表积极含义的用例。
  3. 搭配扩展:可构成“感同身受”,比喻虽未亲历却能体会他人感受。

三、经典用例

四、语义辨析 与“经历”相比,“身受”更强调身体或精神上的直接承受,而非单纯时间维度的经过。如“身受教育”侧重教育过程中的切身体验,而非简单指接受过教育。

别人正在浏览...

安培鼻嚏搏影伯夷叔齐不胜其烦苍烟赤城蚩尤旗赐临典干丁赋斗枢防磁烦滥焚池風雲會凤纸浮谤负曲钢笔套宫车晚出公族寒灯寒殿后矩謼服会状嘉草家客监榷检治噭誂嚼牙龈精忠庙窘厄浚泥船刊山刻害宽诏寥索描头画角平溢譬之千钟轻貂秋獮绍隆史事失坠暑簟庶孚戍士疏韵四老铁砚穿土蠭洼池顽固不化伪国袭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