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痹厥的意思、痹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痹厥的解释

肢体疼痛麻木之病。《素问·金匮真言论》:“冬善病痹厥。”《素问·五藏生成篇》:“血行而不得反其空,故为痹厥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痹厥是中医学中的复合病症术语,指因气血闭阻引发的肢体麻木与气逆昏厥并见的病理状态。根据《中医大辞典》释义,"痹"指经络阻滞、气血不通导致的肢体疼痛麻木,"厥"则指气机逆乱引起的四肢厥冷或突然昏仆。该病名首见于《黄帝内经·素问》,在《痹论》篇中记载:"痹在于骨则重,在于脉则血凝而不流,在于筋则屈不伸,在于肉则不仁,在皮则寒",指出了不同部位的痹证表现。

临床表现可分为两方面:①痹症特征:关节肌肉肿胀疼痛,活动受限,皮肤触觉减退;②厥证特征:手足逆冷,面色苍白,严重时突发意识障碍。明代医家张景岳在《景岳全书》中强调,此证多由阳虚寒凝、痰瘀阻络所致,常见于类风湿性关节炎、雷诺氏病等免疫系统疾病的重症阶段。

治疗原则以温经通络为主,辅以调和气血。汉代《金匮要略》记载的黄芪桂枝五物汤(黄芪、桂枝、芍药、生姜、大枣)至今仍是基础方剂,该方通过补气通阳、和营行痹来改善微循环障碍。现代临床研究表明,针灸取足三里、阳陵泉等穴位可有效调节自主神经功能,缓解肢端厥冷症状。

网络扩展解释

痹厥是中医学中的术语,指因气血运行不畅或脏腑功能失调导致的肢体或脏器暂时性缺血缺氧状态,常见于外感风寒湿邪侵袭后。具体解析如下:

一、定义与病因

  1. 基本概念
    痹厥由“痹”与“厥”组成:“痹”指气血痹阻不通,表现为肢体疼痛、麻木;“厥”指阳气不达四肢,导致发冷甚至昏厥。综合表现为肢体或内脏的供血不足和缺氧(、)。

  2. 主要病因
    外感风寒湿邪是主要诱因,这些邪气侵袭经络关节,阻滞气血运行,导致气血凝滞。若正气不足(如阳虚),无法推动气血,会进一步加重痹阻(、)。

二、症状表现

  1. 典型症状

    • 肢体麻木、疼痛、无力或突发性瘫痪;
    • 皮肤苍白或发绀(因局部缺血);
    • 四肢厥冷、脉微欲绝(心阳虚衰时)(、)。
  2. 伴随症状
    可能伴随恶心呕吐、腹痛腹泻等消化系统反应,或面色苍白、呼吸微弱(脾肾阳气衰微时)()。

三、与其他病症的关联

  1. 与痹证、厥证的区别

    • 痹证:以关节肌肉疼痛、屈伸不利为主;
    • 厥证:以突发昏仆、四肢逆冷为主;
    • 痹厥兼具两者特点,但更强调气血痹阻与阳气不达的综合影响()。
  2. 季节相关性
    冬季寒邪主令,易致气血凝滞,故《素问》记载“冬善病痹厥”(、)。

四、总结

痹厥是中医对气血痹阻引发局部缺血缺氧的病理概括,需结合温经散寒、活血通络的方法治疗。若出现相关症状,建议及时就医辨证施治。更多细节可参考《素问》等经典文献或专业中医分析(、)。

别人正在浏览...

菶茸辩道布兵布基纳法索春候邨店寸旬钓乡诋挫帝阍动不失时冬训牍背碓捣读经杜莱公耳闭二人传反要枫脂否定之否定规律荴蔬福喜伏阴槁项阁路官价悍气颔雪架搆解饿解束鸡飞狗走旌大经受今接舆计疏急水机息眷恨眷盼空谷幽兰狂嗥拉练连手刘白流走祢庙僻恶披坚执锐贫孱裒取谦志媃儿唼食守正不阿书呈梳洗打扮宿糗陷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