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 [evade;go into hiding;avoid;dodge]∶隐匿避开,以免遇到某些情况
他知道什么时候应该躲避
(2) [be away from]∶离开与己不利的事物
(1).避开;回避。《二十年目睹之怪现状》第十二回:“登时闹得臭气薰天,大家躲避不及。” 毛6*泽6*东 《给徐特立同志的一封信》:“你总是拣难事做,从来不躲避责任。”
(2).躲藏。《水浒传》第三二回:“这店主人吃了这一掌,打得麻了,动弹不得,自入屋后去躲避了。”《儒林外史》第四三回:“正月十八日, 铁溪 里的神道出现,满城人家,家家都要关门躲避。”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躲避汉语 快速查询。
“躲避”是一个动词,由“躲”和“避”两个近义字复合构成,表示通过移动或隐藏来避开某种对象或情境。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展开:
1. 核心词义
2. 应用场景
3. 语法特征
4. 近义辨析
典型例句:
需注意语境中隐含的主观态度:中性描述如“躲避烈日”,贬义用法如“躲避应尽的义务”。在文学作品中,该词常营造紧张感,如“躲避着人群的耳目,他悄然潜入”。
躲避(duǒ bì)一词指的是避开或回避某种危险、麻烦或不愉快的事物,一般用于形容人们为了保护自己而避免接触某种状况。
该词的拆分部首为跳(足部)和畏(心部)。其中,「跳」表示躲避时脚跳动或迅速远离的动作,「畏」表示对危险或不快情况的害怕。根据这两个部首的组合,我们可以推测躲避的意思。
「躲避」一词的来源并不明确,但可以看出这个词是由两个含义相近的古代汉字组合而成。在繁体字中,「躲」的写法与简体字相同,而「避」的写法为「避」。
在古代汉字中,“躲”并非独立的字,其写法与现代相同。而“避”在古代有“彳”(行走的步伐)和“辟”(开辟、启示)两个部首,并以「辡」形声为辅助。这种写法中融入了“脚步行走”和“避免危险”的意味。
以下是一个例句:他躲避了危险的陷阱。
与“躲避”相近义的词汇有:逃避、回避、躲闪。
与“躲避”相反义的词汇有:面对、迎接、直面。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