失仪的意思、失仪的详细解释
失仪的解释
[discourteous] 指仪容礼节上有疏失
我怕喝醉了在人家面前失仪
详细解释
不符合礼节仪式;没有礼貌。《南齐书·谢超宗传》:“﹝ 超宗 ﹞以失仪出为 南郡王 中军司马。”《西游记》第八五回:“主公,望赦臣等失仪之罪。” 清 薛福成 《出使四国日记·光绪十七年二月二十日》:“此次礼节务使西人容易成礼,不致失仪,断不强以万不能行之事。”
词语分解
- 失的解释 失 ī 丢:遗失。坐失良机。收复失地。流离失所。 违背:失约。失信。 找不着:迷失方向。 没有掌握住:失言。失职。失调(俹 )。 没有达到:失望。失意。 错误:失误。失策。过失。失之毫厘,谬以千里。
- 仪的解释 仪 (儀) í 人的外表或举动:仪态。仪表。威仪(使人敬畏的严肃容貌和举止)。 按程序进行的礼节:仪式。仪仗。司仪。 礼物:贺仪。谢仪。 供测量、绘图、实验用的器具:仪器。 法制,准则:仪刑。“设仪立
网络扩展解释
“失仪”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用于描述在礼仪、仪态或礼节上的疏失或不得体行为。以下是综合多来源的详细解释:
1.基本定义
- 核心含义:指因言行举止不符合礼仪规范而显得不得体或失态。例如在正式场合醉酒失态、言语冒犯等均属于“失仪”。
- 词源构成:由“失”(缺失)和“仪”(礼仪)组成,字面意为“缺失礼仪”。
2.历史出处与用例
- 古代文献:最早见于《南齐书·谢超宗传》,记载谢超宗因“失仪”被贬职,体现该词在官场礼仪中的严肃性。
- 文学作品:《西游记》第八十五回中,臣子向主公请罪时提到“望赦臣等失仪之罪”,反映其作为礼节过失的常见用法。
3.使用场景与延伸
- 社交场合:多用于批评或自谦在正式场合(如宴会、会议、外交活动)中的不当行为,例如清代薛福成记载外交礼仪时强调“不致失仪”。
- 现代语境:可泛指出于疏忽或缺乏教养导致的失礼行为,如公开场合喧哗、衣着不整等。
4.近义词与反义词
- 近义词:失礼、失态、无礼。
- 反义词:得体、守礼、知仪(注:部分来源提到的“多礼”可能不适用,需结合具体语境)。
“失仪”强调对传统礼仪或社会规范的违背,带有一定批评或自省意味。其历史用例丰富,现代多用于正式或书面语境,需根据场合判断严重程度。如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辞典》。
网络扩展解释二
什么意思
《失仪》是一个由两个字组成的词语,它表示失去礼仪、举止不得体的意思。形容一个人行为不合宜、不得体,缺乏应有的教养和举止规范。
拆分部首和笔画
《失仪》这个词的部首是“亻”和“言”,分别代表人和言语的意思。它的总笔画数为12。
来源
《失仪》一词源于古代汉语,最早出现在文献中是在《论语·公冶长》篇中。“丘也闻有国有家者,不患寡而患不均,不患贫而患不安,盖均无贫,和无寡,安无倾。⋯⋯君子失仪而不耻。”意为君子失去礼仪时,会感到羞愧和不安。
繁体
《失仪》的繁体写法为「失儀」。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人的部分写作「亻」和「七」,言的部分写作「言」和「言」的组合。
例句
他素来端庄得体,但这次的举止却失仪了。
组词
失礼、失态、失措、失宠、失态、失言等
近义词
失礼、不得体、粗鲁、无礼
反义词
得体、得体、得宜、得当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