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匡济的意思、匡济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匡济的解释

[save] “匡时济世”的略语。即挽救艰难时势,救助当今人世

公抱匡济之才,何往不利?——《三国演义》

详细解释

匡正救助。 汉 王充 《论衡·对作》:“圣人作经艺者(著)传记,匡济薄俗,驱民使之归实诚。”《三国志·魏志·贾诩传》:“乃更拜 詡 尚书,典选举,多所匡济。” 唐 罗隐 《淮南送卢端公归台》诗:“道从上国曾匡济,才向牢盆始重难。”《儒林外史》第十二回:“ 杨老头子 来讨帐,住在庙里,獃头獃脑,口里説甚么天文地理,经纶匡济的混话。” 郭沫若 《文艺论集·王阳明礼赞》:“他一生五十七年中,就我记忆所及的,似乎可以分为三个时期:第一期,浮夸时代……第三期,匡济时代(四十至五十七)。”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匡济”是汉语中一个具有历史厚重感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指通过匡正、救助的方式改善社会或国家的困境。根据《汉语大词典》的释义,“匡”意为纠正、扶助,“济”指救助、补益,二字组合后特指“挽救时局、扶助危难”,常用于描述对国家或群体的重大贡献。

从应用场景分析,“匡济”多用于褒扬性语境,例如“匡济之才”形容具备治国安邦能力的人才,“匡济天下”则体现儒家思想中士人“兼济天下”的责任意识。《辞海》进一步指出,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与“民生”“时艰”等词搭配,强调对社会现实的积极干预。

在词义演变方面,《古汉语常用字字典》记载,“匡济”最早见于《后汉书·荀彧传》“匡济艰危”的表述,至明清时期逐渐成为士大夫阶层标榜政治抱负的常用语。现代汉语中虽使用频率降低,但仍保留在成语“匡时济世”及历史研究文献中。

网络扩展解释

“匡济”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kuāng jì,其核心含义是匡正救助,常用来形容挽救艰难时势、救助人世的行为。以下是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1. 词义核心
    由“匡时济世”简化而来,指通过纠正时弊、扶助社会来达到挽救危局的目的。例如《三国演义》中“公抱匡济之才”即强调才能足以拯救乱世。

  2. 字义拆解

    • 匡:本义为“纠正”,如“匡正”;
    • 济:意为“救助、接济”,如“济世安民”。
      合指通过纠正错误来实现救助。

用法与出处

  1. 历史文献

    • 汉·王充《论衡》:“圣人作经艺,匡济薄俗。”
    • 《三国志》中记载赵俨评价曹操:“必能匡济华夏。”
      均体现对时局或社会的扶正与救助。
  2. 现代应用
    多用于描述对时代弊端或社会危机的干预,如“经纶匡济”“对时弊多所匡济”。


近义词与语境


“匡济”强调通过积极行动纠正社会问题、救助危难,既有历史厚重感,也适用于现代语境中对社会责任感的表述。如需更完整释义,可参考《三国演义》《论衡》等文献或权威词典。

别人正在浏览...

扒开笔快不具驰捕赤帝词雅逮下登座抵弃断当翻转愤切高山大川光毫闺阁佹琐鬼信晷影红桐觜花部化外之民金袄子急飕飕科结狂狯懒待朗照栗栗危惧龙裳麦麨芒鞋满数冒失萌孽娜婀闹天儿嫩緑奴哥袍袖品诣签贉千绪万端潜源轻孤寝梦柔红杀头生庚诗毫使然诗隐收梢输效松瘫讨小脱来喂饿危峭现身説法小堂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