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百一钟的意思、百一钟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百一钟的解释

春秋 时 齐国 的一种税法。百石谷物税取一钟。钟,古量名,容六斛四斗。《管子·霸形》:“於是令百官有司,削方墨笔,明日,皆朝於太庙之门朝,定令於百吏,使税者百一钟。” 尹知章 注:“假令百石而取一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百一钟”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有特定的历史含义,主要与战国时期的赋税制度相关。其详细解释如下:


一、基本释义

“百一钟”指收获百分之一作为租税的田制。其中:

该词源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中的土地政策,主张轻税以鼓励农耕。如《史记·商君列传》载:“为田开阡陌封疆,而赋税平……民有二男以上不分异者,倍其赋。”其税制改革即包含“百一而税”的理念。


二、历史背景与制度内涵

  1. 轻税政策

    战国时期列国争霸,为富国强兵,魏、秦等国推行“什一税”(10%)或更低税率。商鞅在秦国实施“百一税”(1%),旨在吸引移民垦荒,提升农业生产力(《商君书·垦令》)。

  2. 经济意义

    “钟”作为计量单位,凸显税赋以实物(粮食)为主。“百一钟”制度降低了农民负担,促进荒地开垦,为秦国积累粮草奠定基础(《中国赋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


三、文献佐证


四、现代意义

“百一钟”是研究先秦经济制度的关键词,反映了古代统治者“轻徭薄赋”的治国思想,对理解中国赋税演变具有重要价值(《中国古代经济史》,中华书局)。


参考资料

  1. 《史记·商君列传》,中华书局点校本
  2. 叶振鹏《中国赋税史》,上海人民出版社,2009年
  3. 傅筑夫《中国古代经济史概论》,中华书局,2011年

网络扩展解释

“百一钟”是古代中国春秋时期齐国的一种税法制度,具体含义及背景如下:

一、基本定义

该词指齐国对谷物征收的税率标准,即每百石粮食收取一钟作为赋税。其中:

二、历史背景

根据《管子·霸形》记载,齐国在管仲改革时期推行此税法,目的是通过降低税率减轻农民负担,同时规范税收管理。例如,官方要求“税者百一钟”,即按1%的比例征税。

三、税率计算示例

假设农民收获谷物100石(1石=10斗),则应纳税额为: $$ text{应纳税额} = frac{100text{石}}{100} times 1text{钟} = 1text{钟} = 64text{斗} $$

四、其他解释说明

部分资料(如)提到“百一钟”被引申为“完美无瑕”的象征,但此说法缺乏直接历史文献支持,可能是后世衍生的比喻义,需谨慎参考。

建议结合《管子》等典籍原文进一步考证其经济政策背景。

别人正在浏览...

拔奇卜师不销层出叠见穪量弛弓出辞炊事员打甏丹纪点评帝阍鼎味惇序恶林封墓風習沟涂光融刮涎害寇寒居汗下河汉黄肠题凑黄芦木昏丧简记介音进叙鹫岳蠲释枯杨类验连磨遴登六朝龙陛龙尾岩卤获马溜妙采冥趣命素冥乡麋苑默钓辟喻起输入征山水韵神弦收据衰薄水皮斯斯文文推功忘忧遗使无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