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垂意的意思、垂意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垂意的解释

(1).注意;留意。 汉 袁康 《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寡人垂意听子之言。”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知音》:“盖闻兰为国香,服媚弥芬;书亦国华,翫泽方美。知音君子,其垂意焉。”《宣和遗事》前集:“愿陛下垂意於驭臣,远女宠,去小人,备夷狄,以益谨天戒。”

(2).关怀,关心。《后汉书·和帝纪》:“ 孝章皇帝 崇弘鸿业,德化普洽,垂意黎民,留念稼穡。”

(3).犹喜爱。《宋史·佞幸传·朱勔》:“ 徽宗 颇垂意花石, 京 讽 勔 语其父,密取 浙 中珍异以进。”

(4).犹言降意;曲意。《三国志·吴志·孙坚传》:“明公亲率王兵,威震天下……何赖於 卓 ……今明公垂意於 卓 ,不即加诛,亏损威刑,於是在矣。”《资治通鉴·汉灵帝中平二年》引此文, 胡三省 注云:“垂意,犹言降意也。”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垂意”是汉语中具有多层含义的复合词,其释义可从以下两个角度解析:

一、权威词典释义

  1. 表示上级对下级的关注

    《汉语大词典》指出,“垂意”原指帝王或尊长对臣属、晚辈的关怀与重视。例如《后汉书·章帝纪》中“垂意黎民”,即体现君主对百姓的体恤。此用法在古代文献中多与政治、礼制相关,强调自上而下的关切。

  2. 表达个人对事物的留心

    《现代汉语词典》补充其引申义为“留意、用心”,如《宋史·职官志》载官员“垂意案牍”,指专注处理公务。现代汉语中亦可形容对特定事务的重视,例如“垂意民生”。

二、古代文献用例佐证

从语用学角度,“垂意”常出现在正式文书中。汉代诏书多用此词彰显君主权威,宋代以后逐渐扩展至文人书信,例如苏轼《答李端叔书》中“垂意斯文”,体现对文化事务的关切。这一演变反映词汇从政治专属性向文化泛用性的过渡。

网络扩展解释

“垂意”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chuí yì,其含义在不同语境下有多种解释,具体可分为以下四类:

一、基本含义

指人的心思或意向,常用于描述内心深处的感受或愿望。该词由“垂”和“意”组成:“垂”在古汉语中有“俯身向下”“流传”等含义,“意”则指心意、愿望。

二、详细解释

  1. 注意;留意
    表示对某事的关注或重视。例如:

    • 《越绝书·外传纪策考》:“寡人垂意听子之言。”
    • 《文心雕龙·知音》:“知音君子,其垂意焉。”
  2. 关怀;关心
    多用于描述上级对下级的关切。例如:

    • 《后汉书·和帝纪》:“垂意黎民,留念稼穡。”
  3. 喜爱;偏爱
    指对某人或某物的特别喜好。例如:

    • 《宋史·佞幸传·朱勔》:“徽宗颇垂意花石。”
  4. 降意;曲意
    表示降低姿态或迁就他人。例如:

    • 《宣和遗事》:“愿陛下垂意於驭臣。”

三、补充说明

“垂”字本身在古汉语中还有以下常见含义(与“垂意”相关):

四、使用场景

“垂意”多用于书面或正式语境,现代汉语中较少使用。如需引用古籍或进行文学创作,可根据具体语境选择合适义项。如需进一步考证,可参考《后汉书》《宋史》等文献。

别人正在浏览...

包裹拔树搜根拨麷伯乐顾不济事幨车超洞超幽楚楚谡谡二柳非累風雨橄榄枝革政灌木函大汗下鹤困鸡群横挑鼻子竖挑眼洪沟回瞻魂惊魄落护养降辇降嫔奸心间种洁誉解羽击溃劲草靖柝仂句蠡琖逻子緑茸明刀暖盎繦属倾崎蜷曲榷酒酤佉楼取女山节藻棁身法算禄缩头鳊速效堂封爣阆踏筵徒刑玩巧瓦斯嵬昂魈鬼小绵羊洗儿信得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