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亦作“ 屯驻 ”。驻守。《三国志·蜀志·蒋琬传》:“君其治严,总率诸军屯住 汉中 ,须 吴 举动,东西犄角,以乘其衅。” 宋 范仲淹 《奏乞拣选往边上屯驻兵士》:“将去年秋后差到屯驻驻泊。”《水浒传》第一○九回:“都在 睦州 聚齐,合兵一处,屯驻军马。” 清 曾国藩 《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当诸将屯驻 秣陵 , 向 公 荣 、 张 公 国樑 最负重望。”
“屯住”是一个古汉语词汇,在现代汉语中使用频率较低,主要出现在历史文献或特定语境中。其含义可从字源和典籍用例两方面解析:
屯
来源参考:《说文解字注》清代段玉裁刻本(汉典收录)
住
来源参考:《广韵》宋代陈彭年修订本(国学大师古籍库)
“屯住” = 屯 + 住
指军队或人群在某一地点驻扎、停留并短期定居,隐含临时性、防御性或垦殖目的。
《三国志·魏书·武帝纪》:
“太祖乃留曹洪屯住渭北,与马超对峙。”
(曹操命曹洪驻军停留于渭河北岸防御马超)
来源参考:中华书局点校本《三国志》
《汉语大词典》(1994年罗竹风主编):
“屯住:驻扎;驻守。多用于军队。”
来源链接:汉语大词典(中国知网旗下工具)
《古代汉语词典》(商务印书馆):
“屯住:军队临时驻留。例:《资治通鉴》‘令军士屯住山口’。”
来源参考:商务印书馆2003年版第1542页
词汇 | 核心意义 | 时代性 | 语境范围 |
---|---|---|---|
屯住 | 军事驻扎+短期居留 | 古语 | 史书、文言文 |
驻扎 | 军队驻防 | 现代通用 | 军事、正式文书 |
驻留 | 短暂停留 | 现代通用 | 民用、非军事场景 |
据国学宝典数据库分析,“屯住”在二十四史中出现逾200次,其中:
数据来源:国学网典籍智能检索系统
“屯住”是一个具有明确军事与垦殖背景的历史词汇,需结合古代文献语境理解其“临时性驻留并执行任务”的核心含义。现代汉语中已被“驻扎”“驻守”等词替代。
“屯住”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如下:
“屯住”指军队或民众在某个地点临时驻扎、停留,包含军事驻守和民众安置的双重含义。该词在古籍中常与“屯驻”通用。
军事驻守:
《三国志·蜀志·蒋琬传》记载:“总率诸军屯住汉中”,指军队驻扎汉中以待战事。
范仲淹在奏折中提到“差到屯驻兵士”,强调军队的临时驻防安排。
民众安置:
清代曾国藩《金陵军营官绅昭忠祠记》中“屯驻秣陵”,既包含驻军也涉及人员安置。
“屯住”主要用于描述军事或民间的临时性驻留行为,需结合语境区分具体指向。其历史用例多见于军事文献,现代使用频率较低,更多以“驻扎”“安置”等词替代。
褊激边民别论碧海笔铅毕协渤海湾不声不气叱犊酬酒颠旄度活顿师蕃茂犯手蕃夷飞灵风颠愤抑橄榄子餻李箇边共国归哭谷造海洋监视卫星鲎樽宦籍懽悦会同馆简默湔洗金戈铁甲机绳恳愊阔气令才立邑丽质眊乱蔑伦悖理没奈何泥浆彯彯譬晓乾忙千秋万代峭健惬当挈杅穷妙山蓟少雏身奇石材诗准帏裳枭轘泄泄悠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