里递的意思、里递的详细解释
里递的解释
古代乡里的执役者。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丁银大有轻重,故届期审丁不可不慎。除新成之丁例令户长举报入册;逃亡老絶,许里递公举,以定开除。” 清 黄六鸿 《福惠全书·编审·总论》:“乡绅供丁多至数十名,青衿亦有十数丁者,每有差徭,里递不敢派及。”
词语分解
- 里的解释 里 (④⑤裏) ǐ 居住的地方:故里。返里(回老家)。 街坊(古代五家为邻,五邻为里):里弄(恘 )。 中国市制长度单位:一里(等于五百米)。里程牌。 衣物的内层:被里。 内部,与“外”相对,并引申为
- 递的解释 递 (遞) ì 传送,传达:传递。投递。递送。递交。递眼色(以目示意)。呈递国书。 顺着次序:递补。递变。递增。递减。递升。递降(刵 )。 古代指驿车。 笔画数:; 部首:辶; 笔顺编号:
专业解析
"里递"在汉语中属于古语词,其核心含义可从构词法和历史语境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源释义
"里"作名词时指古代基层行政单位,《周礼》载"五家为邻,五邻为里",后延伸出"乡里""故里"等空间概念。"递"本义为交替,《说文解字》释作"更易也",后特指驿马传递,如《增修互注礼部韵略》载"递,驿递"。
二、历史语义
- 驿站系统:明代《万历野获编》记载"里递之设,所以通邮传命",指依托里甲制度建立的官方文书传递体系,每里设递铺承担公文转送。
- 民间传递:清代《醒世姻缘传》中出现"着落里递报官",此处指依托基层组织的非官方信息传达方式,具有半官方性质。
该词在现代《汉语大词典》中释义为"乡里负责递送公文的人",体现中国古代基层行政与通信制度的特殊形态。由于该词汇主要存在于明清文献,现代汉语中已不作为常用词使用。
网络扩展解释
“里递”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具体解释如下:
基本释义
- 读音:lǐ dì(注音:ㄌㄧˇ ㄉㄧˋ)。
- 含义:指古代乡里中承担公共事务的执役者,主要负责差役、户籍编审等基层管理工作。
引证与职责
根据清代黄六鸿《福惠全书》记载:
- 户籍管理:负责登记新成年人口入册,对逃亡或亡故的户籍进行审核和注销,需“里递公举”以确认。
- 差役分配:乡绅、士人等特权阶层的差役可被豁免,里递通常“不敢派及”这类人群。
- 例句参考:如“里递不敢派及差徭”(出自《福惠全书》),说明其在赋役分配中的实际作用。
补充说明
- 历史背景:该词常见于清代文献,反映基层社会治理中乡役制度的运作模式。
- 现代关联:无直接对应现代词汇,近似于“基层办事员”或“乡里执事”,但职能范围更狭窄。
如需进一步了解语境,可参考《福惠全书》原文或相关历史研究。
别人正在浏览...
靶牌崩藉辨悉宾正钗镊长翟撑肠拄肚垂荫当若登蓬瀛典子豆芽菜恶尘无染饿薇饭盒峯岭风行草从风帐浮上水负枉父析子荷赶车刚狠高材疾足公诉人工艺黑砂星鹤仗回光毁舟为杕忽然加官进爵奸孼芥子极呼金魁星绩阳絶色菊花石矩杀宽疎梱闼库纱隆名鸣磬南飔平晓牵着鼻子走秋蟾沈榆赎死死结贪心天理良心陀罗外销夏家仙障小奶奶席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