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烧尾的意思、烧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烧尾的解释

(1). 唐 以来士子登第或官吏升迁的庆贺宴席。 唐 封演 《封氏闻见记·烧尾》:“士子初登荣进及迁除,朋僚慰贺,必盛置酒饌音乐,以展欢宴,谓之烧尾。説者谓虎变为人,惟尾不化,须为焚除,乃得成人,故以初蒙拜受如虎得为人,本尾犹在,体气既合,方为焚之,故云烧尾。一云新羊入羣,乃为诸羊所触,不相亲附,火烧其尾则定…… 中宗 时,兵部尚书 韦嗣立 新入三品,户部侍郎 赵彦昭 假金紫,吏部侍郎 崔湜 復旧官,上命烧尾,令於 兴庆池 设食。” 宋 孔平仲 《孔氏谈苑·烧尾宴》:“士人初登第,必展欢宴,谓之烧尾……又説:鱼跃龙门,化龙时,必须雷电为烧其尾乃化。” 清 朱彝尊 《饮毛检讨寓斋》诗之一:“城隅烧尾宴曾同,六载同来就菊丛。”

(2). 唐 时大臣初拜官向皇帝献食。 唐 刘肃 《大唐新语·公直》:“公卿大臣初拜命者,例许献食,号为烧尾。”《新唐书·苏瓌传》:“时大臣初拜官,献食天子,名曰‘烧尾’。”

(3).喻显达。 唐 许浑 《晚登龙门驿楼》诗:“风云有路皆烧尾,波浪无程尽曝腮。” 唐 罗隐 《投浙东王大夫二十韵》:“想望鱼烧尾,咨嗟鼠囓肠。” 清 钱谦益 《次刘渔仲留别韵》:“黄卷秋灯烧尾客,緑窻朝日画眉人。”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烧尾”是唐代出现的文化概念,主要有以下三层含义:

一、庆贺宴席

指士子登科或官员升迁时举办的庆贺宴会,盛行于唐代。其名称来源有三种说法:

  1. 虎变说:传说虎变为人时尾巴未化,需烧掉尾巴才能成人,比喻身份蜕变后的必要仪式。
  2. 新羊入群说:新羊入群被其他羊抵触,烧其尾可安定群体,暗喻新人融入官场需通过仪式。
  3. 鲤鱼跃龙门说:传说鲤鱼跃过龙门时需天火烧尾才能化龙,象征士人通过科举实现阶层跨越。

二、官员献食礼仪

唐代大臣初次拜官或升迁时,需向皇帝进献食物,称为“烧尾”。例如《新唐书》记载,韦嗣立、赵彦昭等官员升迁时均行此礼。

三、比喻显达

引申为身份显赫的象征,如唐诗“风云有路皆烧尾”即用此意。


注:现代偶见“事情接近尾声”的引申义(如查字典释义),但属于非主流用法。以上解释综合了唐代文献记载与文化典故,主要参考来源为《封氏闻见记》《新唐书》及百科释义。

网络扩展解释二

《烧尾》这个词的意思

《烧尾》是一个成语,它的意思是指在结尾阶段时,由于某种原因而出现问题或失败。

拆分部首和笔画

《烧尾》的拆分部首是“火”和“尾”,它的总笔画数是9。

来源

《烧尾》的源于古代战争中一种作战计策。当时,在战斗结束前的阶段,将敌人赶出战场的部分会被战胜一方的士兵进一步追击,直至消灭全部敌军。这个阶段被比喻成“烧尾”,意味着将敌人的余孽彻底消灭。

繁体

《烧尾》的繁体写法是「燒尾」。

古时候汉字写法

古时候,《烧尾》的写法可能略有不同。然而,由于缺乏具体记录,确切的古代写法难以确定。

例句

1. 在比赛的最后一刻,他的失误导致了整场比赛的失败,他真是烧尾了。
2. 这个项目本来进展顺利,但在最后阶段由于人员变动出现了问题,结果变成了一场烧尾。

组词

烧尾可能组成其他成语,例如:烧尾救火、烧尾追击等。

近义词

《失败告终》、《毁于末路》都可以作为《烧尾》的近义词。

反义词

《成功收尾》、《尾大不掉》是《烧尾》的反义词。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