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古葬具。指抗席与抗木。
(2).谓与之抗辩而使折服。 唐 梁肃 《天台法门议》:“应迹虽往,微言不坠,习之者犹足以抗折百家,昭示三藏。”
"抗折"是现代汉语中具有复合语义的词汇,其核心含义需从构词法和应用场景两方面解析。
一、构词解析 该词由"抗"与"折"两个语素构成:根据《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抗"本义为抵御、抵挡,如"抗灾";"折"指断裂、弯曲,如"折断"。组合后形成动补结构,表示"抵抗断裂"的力学特性。
二、专业术语定义 在材料力学领域,依据《建筑材料测试标准》(GB/T 17671-2021),抗折强度特指材料承受弯曲荷载时的极限应力值。其计算公式为: $$ R = frac{3FL}{2bh²} $$ 其中F为断裂荷载,L为跨距,b、h分别为试件宽高。
三、应用范畴
四、语义延伸 在文学修辞中,该词可引申为"对抗挫折"的抽象概念,如《现代汉语用法词典》收录的例句:"抗折命运的不公"。这种转义用法多见于现代散文创作。
“抗折”一词在不同语境中有两种主要解释,具体如下:
古葬具
指古代丧葬用具中的“抗席”与“抗木”,用于覆盖棺椁的席子和支撑的木架。
抗辩并使对方折服
表示通过辩论或对抗使对方屈服。例如唐代文献《天台法门议》中提到“习之者犹足以抗折百家”。
形容人在逆境中坚韧不屈,强调面对困难时的勇气与毅力。例如:“他抗折的精神令人敬佩”。
如需进一步考证历史用例,可参考、5、6的文献来源。
保右八郤被跣表帕布槽陈蕃榻充类春方村伶地变堆积妃嫔风飙風行電掃福慧双修抚景干柴烈火更夫狗眼看人低国际性海之歌悔寤诙谐户家胡诌乱说娇翠季母矜高祭社垒障敛榇敛甲立报立国安邦褵帨买通孟家蝉蒲荷前仇搴陟清佳蜷屈阙略肉玃少阴神宫侍女守定水烟筒庶妾诵持狻麑素简太一题破徒践往脸上抹黑乌舅祥肉薤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