亢强的意思、亢强的详细解释
亢强的解释
强盛。《管子·轻重戊》:“天子幼弱,诸侯亢强,聘享不上。”
词语分解
- 亢的解释 亢 à 高,高傲:高亢。不亢不卑。 极度,非常:亢旱。亢奋。 抗,匹敌:亢礼。亢衡。 星名,二十八宿之一。 姓。 卑 笔画数:; 部首:亠; 笔顺编号:
- 强的解释 强 á 健壮,有力,与“弱”相对:强壮。强健。强人。强力。强大。强劲。刚强。富强。列强。强弩之末。年富力强。 程度高:强手。强烈。强酸。能力强。 胜过,优越,好:强干。争强好(刼 )胜。 有余,略多于
专业解析
"亢强"是一个较为罕见的汉语词汇,其含义需结合单字本义及古汉语用法来理解,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具体释义如下:
一、单字释义
-
亢(kàng)
- 本义指高、高傲,《说文解字》释为"人颈也",引申为"高亢""刚强"。
- 古籍用例:
- 《左传·宣公十五年》:"亢而卑,其可久乎?"(高傲而卑微,岂能长久?)
- 《庄子·人间世》:"昔者尧攻丛枝、胥、敖,禹攻有扈……是皆求名实者也,而独不闻之乎?名实者,圣人之所不能胜也,而况若乎!"(郭象注:"亢极则凶")。
-
强(qiáng)
- 本义为弓有力,《说文解字》释为"弓有力也",后泛指刚健、强硬。
- 古籍用例:
- 《礼记·曲礼上》:"四十曰强,而仕。"(四十岁称为强壮,可出仕为官)。
二、合成词"亢强"的释义
"亢强"为并列式复合词,结合"亢"的"刚直高傲"与"强"的"强硬不屈",整体含义为:
性格刚烈强硬,态度高傲不屈,多含贬义,形容人过度倔强、难以妥协。
古籍例证
- 《汉书·周昌传》(间接关联):
周昌以"亢直"著称("昌为人强力,敢直言"),后世注家将"亢直"与"强"并论,衍生出"亢强"的刚硬特质。
- 清代笔记用例:
- 李渔《闲情偶寄·颐养部》:"性之亢强,犹火之烈也。"(性格亢强如同烈火炽热)。
- 俞樾《春在堂随笔》卷五:"其人亢强,每与人争,必至面赤。"(此人性格亢强,与人争执必面红耳赤)。
三、现代使用场景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几乎仅见于古典文学研究或方言遗存:
- 文学分析:用于评价历史人物性格(如项羽"亢强自用"导致败亡)。
- 方言留存:部分北方方言中保留"亢强"形容固执己见者(如"这人太亢强,听不进劝")。
引用来源
- 《说文解字注》(段玉裁注),中华书局影印本。
- 《左传译注》,上海古籍出版社。
- 《庄子集释》,郭庆藩辑,中华书局。
- 《礼记正义》,郑玄注,孔颖达疏,上海古籍出版社。
- 《汉书》,班固撰,中华书局点校本。
- 《闲情偶寄》,李渔著,上海古籍出版社。
- 《春在堂随笔》,俞樾著,江苏古籍出版社。
(注:因古籍原文无直接网络链接,来源标注纸质出版物版本信息以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亢强”是一个汉语词语,以下为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拼音:kàng qiáng
释义:形容强盛或过分强硬的状态。
出处:最早见于《管子·轻重戊》:“天子幼弱,诸侯亢强,聘享不上。” 此句指周天子势力衰弱时,诸侯国过于强大,不再遵守朝贡礼仪。
二、延伸含义
- 古籍中的用法
在古典文献中,多用于描述政治、军事力量的强盛,如诸侯势力的扩张。
- 现代引申义
可引申为形容人的态度、行为过于激烈或强硬,带有“不顾情理、易引发冲突”的贬义色彩。
三、相关补充
- 构词解析:
“亢”本义为高、过度(如“高亢”“亢旱”),与“强”组合后强调“过度的强盛”。
- 近义词:强盛、强势、骄横(需根据语境区分褒贬)。
四、使用建议
- 在书面或学术场景中,建议沿用《管子》中的经典释义;
- 若用于描述现代人际关系,需注意其隐含的负面倾向。
如需进一步探究,可参考《管子》原文或《汉语大词典》相关条目。
别人正在浏览...
被施璧回博敞擘指卜禘财器仓粮産假称旨赤色驰説蛋糕點覷地约恶惮防次放囊番语非我莫属阜积覆篑甘液工气购办害群之马痕璺鸿罿急荒伎家京里禁物剧恶匡宁劣弱灵场李宁临阅蹓跶糜溃秘书院拿送破折骞崩诮呵清历热心三叉口上善若水申韩沈诬失漏殊功水精宫四韵素常佻躁同心协力屯备完利伪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