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籍求的意思、籍求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籍求的解释

敛取。《管子·轻重丁》:“善为国者,守其国之财……未尝籍求於民,而使用若河海。”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籍求"是汉语中较为生僻的复合词,其核心含义可拆解为两个语素:

一、"籍"的本义指登记人口、田产的簿册(《说文解字》),引申为记录载体,如典籍、书籍。在动词用法中可表示登记造册的行为,《汉书·高帝纪》载"籍吏民"即为此意。

二、"求"表示主动寻求,《尔雅·释言》注"求,索也",既包含物质层面的索取(如《诗经》"寤寐求之"),也包含精神层面的探求(如《论语》"求仁得仁")。

组合后的"籍求"在古籍中多呈现双重内涵:

  1. 文献考据:指通过典籍查证来寻求答案,如清代考据学派主张"无征不信,籍求于古"(《四库全书总目提要》)
  2. 制度运作:特指古代户籍制度中的核查请求,明代《大明会典》载"凡民讼田土,必先籍求保甲"的行政程序。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主要保留在学术文献与历史研究中,例如考古学界常用"籍求典册"指代文献考证方法(中国社会科学院《古文字研究》)。需要特别说明的是,当前权威辞书如《汉语大词典》《现代汉语词典》尚未单列此词目,其释义主要基于历代文献的语境分析。

网络扩展解释

“籍求”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字义和文献用例两个层面解析:

一、字义拆解

二、文献释义 该词最早见于《管子·轻重丁》,原文强调治国者应妥善管理国家资源,做到“未尝籍求于民,而使用若河海”,意为:无需向百姓敛取财物,却能如河海般丰沛地调用资源。此处“籍求”指通过行政手段征收财物,含强制性索取义。

三、现代应用 此词属古汉语冷僻词汇,现代汉语已不常用,仅见于古籍研究或特定学术场景。

别人正在浏览...

敖然鼈珠逋叟成交初事词指到三不着两叨懫东宫三师端华发傻分福辅送鼓纛诡质过越哈达花础兼临经纪人京门禁执稽压眷瞩军备枯黯款率乐羣两裆谅节菱镜鹿柴落葬稆谷邈行南闱能手炮云碰碰船泼剌货婆婆嘴樯竿瑲瑲奇笔齐云楼软刀子上农社鸣史帙耍花腔霜缟松腻同尽旺年围碁无门下西畴挟带邪曲西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