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戎服的意思、戎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戎服的解释

军服。亦指着军服。《汉书·匈奴传下》:“是以 文帝 中年,赫然发愤,遂躬戎服,亲御鞍马。”《朱子语类》卷九一:“ 隋煬帝 游幸,令羣臣皆以戎服从。” 子虚子 《湘事记·军事篇五》:“ 谭延闓 戎服出坐大堂,斩 万夫雄 等四人於案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戎服”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演变可通过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一、基本含义

“戎服”最初指古代将士的军服,也泛指军装。这一解释在多个权威典籍中均有记载,如《汉书·匈奴传下》提到汉文帝“躬戎服,亲御鞍马”,说明戎服是军事活动中穿戴的正式服饰。


二、历史演变与扩展含义

  1. 起源与功能
    戎服的设计注重实用性和威严感,源于古代战争需求。战国时期赵武灵王推行“胡服骑射”改革,首次将游牧民族的短衣窄袖引入军事服饰,使行动更迅捷,这一变革对后世戎服发展影响深远。

  2. 文献记载

    • 《左传·昭公二十年》最早提及“戎服”一词,强调其作为战斗服装的属性。
    • 宋代《朱子语类》记载隋炀帝巡游时要求群臣穿戎服,可见其逐渐从军事领域扩展到礼仪场合。
  3. 象征意义
    戎服不仅用于实战,还被赋予威严、整肃的象征。例如清代文献中描述谭延闓“戎服出坐大堂”,通过服饰彰显权威。


三、现代语境中的使用

在成语和文学表达中,“戎服”常形容人穿戴整齐、英武刚毅的形象,如“戎装肃立”。当代也多用于历史研究或艺术创作,如博物馆展览中展示的历代戎服,体现不同时代的军事文化特色。


若需了解具体形制或文物实例,可参考的专题展览,其中呈现了从战国到明清的戎服演变。

网络扩展解释二

戎服的意思

戎服一词指的是古代中国战国时期战士所穿的服装。它是一种具有特殊意义和象征意味的军装,代表了战士的勇敢和忠诚。

拆分部首和笔画

戎服这个词的拆分部首是戈(gē)和衣(yī),共计10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戎服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制度。戎义为战士,服则指的是穿戴的衣物。在繁体中,戎服用「戎服」这两个字来表示。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时候,汉字「戎服」的写法与现代汉字形式稍有不同,其写法为「戎腹」,旧时更常用。其中,“戎”由戈和男合成,表示军士,“腹”表示衣裳。

例句

1. 他穿上鲜红色的戎服,蓄着一身威严,显得格外英勇。

2. 他们以整齐划一的戎服出现在人民面前,令人肃然起敬。

组词

一些有关戎服的常用词组有:
- 戎装:指战士穿戴的军装
- 戎兵:指战场上的战士
- 戎行:指战士行军的姿态和步伐
- 军号:指战场上用以传递指令的乐器

近义词和反义词

近义词:
- 军装:也是指战士穿戴的军事服饰
- 军服:与戎服含义相近
- 铠甲:指古代战士穿戴的用金属制作的盔甲

反义词:
- 平民服:指普通人穿戴的衣物,常与戎服相对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