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拈周试晬的意思、拈周试晬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拈周试晬的解释

旧时习俗。小儿周岁时,罗列很多物件,让其拈取,以为可以试测其将来的性情志趣。俗称抓周。 宋 吴自牧 《梦粱录·育子》:“至来岁得周,名曰‘周晬’。其家罗列锦席于中堂,烧香炳烛,顿果儿饮食,及父祖誥敕、金银七宝玩具、文房书籍、道释经卷、秤尺刀剪、升斗等子、綵缎花朵、官楮钱陌、女工针綫、应用物件、并儿戏物,却置得周小儿于中座,观其先拈者何物,以为佳讖,谓之‘拈周试晬’。”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拈周试晬”是中国古代的一种传统习俗,指在婴儿满周岁时,通过让其抓取特定物品来预测其未来志趣或职业方向,俗称“抓周”。以下为详细解释:

  1. 基本定义
    该习俗中,家人会在孩子面前摆放各类象征性物件(如书籍、算盘、工具等),观察孩子最先抓取的物品,以此推测其未来发展方向。

  2. 历史渊源
    最早可追溯至宋代,吴自牧《梦粱录·育子》记载了南宋时期杭州地区的这一习俗。文中描述周岁宴上会陈列父祖官诰、文房四宝、金银玩具等物品,称为“周晬”,后演变为“抓周”。

  3. 流程与象征
    常见物品包括:

    • 文房书籍:预示学业成就或文人志向
    • 刀剪针线:象征手工艺或女工技能
    • 算盘秤尺:代表经商能力
    • 官印文书:暗示仕途发展(参考《梦粱录》中提到的“父祖诰敕”)
  4. 名称解析

    • “拈”:手指轻捏的动作,体现孩子自主选择的过程
    • “晬”:原指婴儿百日,后特指周岁
  5. 文化意义
    这一习俗融合了占卜与庆贺功能,既是对孩子未来的美好期许,也反映了古代社会对职业阶层的认知。如今在部分地区仍作为趣味性仪式保留,弱化了占卜色彩,更注重亲子互动。

注:该习俗在不同地区有“试儿”“抓周”“试周”等别称,具体物品和解读方式存在地域差异。

网络扩展解释二

拈周试晬的意思

《拈周试晬》是一组汉字,意思为“拈着周王的衣服试探他的心意”。这个表达方式源自古代中国的历史故事。

拆分部首和笔画

拈:手部(扌)+ 念的声旁(忄)。拆分部首为手部。

周:口部(口)+ 主的声旁(王)。拆分部首为口部。

试:言的声旁(言)+ 弟。拆分部首为言的声旁。

晬:日部(日)+ 追的声旁(辶)+ 无旁。拆分部首为日部。

来源

《拈周试晬》源自《左传·昭公二十七年》:“邰人拈衣以晬昭王。”意思是邰人拈起昭王的衣服来检查他的心意。

繁体

《拈周試晬》。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写法中,有可能会采用不同的上下排列顺序。例如,“拈”字在古代也有可能写作“拈”,“晬”字在古代也有可能写作“晬”。

例句

他拈周試晬,意图测量他的诚意。

组词

拈取、拈花惹草、试探、晬目

近义词

试探、测试、观察、考察

反义词

坦诚、真诚、直率、坦白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