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柱石,基石。《旧唐书·礼仪志三》:“又议废石闕及大小距石曰:‘距石之设,意取牢固,本资实用,岂云雕饰。’”
(2).踞坐石上。 清 叶廷琯 《鸥陂渔话·复园嘉会图》:“黄冠道服者为 沉廷璋 ,蓝袍距石者为 顾简臣 。”
“距石”是一个古代汉语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两方面解析:
指建筑物中用于支撑或固定柱子的基石,通常由石材制成。这一用法在唐代文献中已有记载,例如《旧唐书·礼仪志三》提到:“距石之设,意取牢固,本资实用,岂云雕饰。”
指随意坐在石头上的一种姿势,常见于古代文人雅士的闲适场景。例如清代叶廷琯《鸥陂渔话·复园嘉会图》记载:“蓝袍距石者为顾简臣。”
如需进一步了解,可查看汉典或《旧唐书》相关记载。
《距石》是一个成语,意思是“谦虚谨慎”。这个词常用来形容一个人的言行举止非常谦和谨慎,不轻率妄为。
《距石》的拆分部首是足(zú)和石(shí)。其中“足”表示脚,为四点水;“石”表示石头,为石旁。
《距石》共有12个笔画。
《距石》这个成语来源于《孟子·告子下》:“孟子见齐宣王,宣王下之车而见孟子曰:‘仲尼何以至于是邪?’孟子对曰:‘距石不越博,非力少也,而方今私行仁义,忠信之士不尚,是遭时变也。’” 孟子在这里通过“距石”这个成语形容自己的行为,表达了自己在言行中极为谨慎小心的态度。
《距石》的繁体字是“距石”。
在古代汉字的演变过程中,《距石》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然而,诸如《尔雅》等古代辞书中未有相关记载,故无法确定《距石》在古时候的准确写法。
1. 他的性格非常谦和,做事总是距石行事。
2. 在处理问题时,我们应该距石谨慎,不要轻易做出决定。
距石增筹、距石推心、距石申诚
戒慎、谨慎、小心、审慎、戒备
鲁莽、轻率、大意、疏忽、放任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