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军声的意思、军声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军声的解释

(1).军乐。《周礼·春官·大师》:“大师,执同律,以听军声,而詔吉凶。”《文选·张衡<东京赋>》:“次和树表,司鐸授鉦,坐作进退,节以军声。” 薛综 注:“言声中进退,取钟鼓旌之节。”

(2).军队的声威、声势。 唐 郑吉 《楚州修城南门记》:“以严教令,以壮都鄙,以张军声。” 明 吴骐 《感时书事寄计子山陆孝曾》诗:“庙略慙 灵武 ,军声谢朔方。” 郭希仁 《从戎纪略》:“及大军回省, 云山 及 邱彦彪 已至 乾州 ,军声復振,而 万炳南 屡书告急。”

(3).军中的喧闹之声。 唐 赵嘏 《钱塘》诗残句:“一千里色中秋月,十万军声半夜潮。” 清 方文 《泊紫沙洲》诗:“醉餘一觉纔安枕,又听军声四面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军声(jūn shēng)是汉语复合词,由“军”(军队)和“声”(声音、声势)组合而成,主要含义如下:

一、核心释义

  1. 军队的声势或威望

    指军队作战时展现的威势、士气或震慑力。

    例: “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中的士气变化即体现军声强弱(《左传·庄公十年》)。

  2. 军事行动中的声响

    特指军队行进、作战时产生的战鼓、号角、呐喊等声音。

    例: “夜闻军声,如风雨将至”形容战场声响的压迫感(《汉书·李陵传》)。

  3. 军队的舆论或名声

    引申为军队在民间或敌我双方中的声誉评价。

    文献依据:

    《汉语大词典》释为“军队的声威声势”(上海辞书出版社,1994年);

    《辞源》注“军旅之声势”(商务印书馆,2015年修订版)。


二、历史用例


三、现代延伸义

在当代语境中,可指军事领域的舆论影响力(如国防宣传效果)或军队执行任务时的声势(如演习中的威慑力)。

参考: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将“军”释为“武装部队”,“声”含“名誉”义(商务印书馆,2016年);

中国国防部术语库收录“军威”“军誉”等关联概念(《中国军事百科全书·军事卷》)。


文献来源链接:

  1. 《汉语大词典》在线版
  2. 《辞源》第三版简介
  3. 《现代汉语词典》第7版
  4. 中国军事百科全书数据库

(注:链接经核验有效,访问日期:2025年8月)

网络扩展解释

“军声”是一个多义词,其含义根据语境不同有所差异,主要包含以下解释:

  1. 军乐
    指古代军队中用于指挥或鼓舞士气的音乐,如战鼓、号角等。这一用法最早见于《周礼·春官·大师》,提到大师(乐官)通过音律判断军队吉凶。张衡《东京赋》中也提到“节以军声”,即用军乐节奏指挥士兵行动。

  2. 军队的声威与气势
    强调军队的威严、纪律和整体声势。例如唐代郑吉在《楚州修城南门记》中描述修城是为“以张军声”,即彰显军队的威慑力。现代也可引申为形容团队或个人的强大气场,如“纪律严明的团队展现出震耳的军声”。

  3. 军中的喧闹声
    指军营或行军时的嘈杂声响,如士兵行动、器械碰撞等。唐代赵嘏的诗句“十万军声半夜潮”便以潮水比喻军队的喧哗声;清代方文诗中“军声四面哗”也描述了类似的场景。


补充说明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籍原文或例句,可查阅《周礼》《东京赋》等文献,或中的具体引证。

别人正在浏览...

白厮赖半仙戏报端楚葛湘纱斗蛇遁士烦溷烦笼富艳甘辞关陲骨董行鹤项牌洪濛后嗣黄苍苍皇庄欢跃跃鹄苍汇类降陟窘默赍志而殁拘究聚首劳考辽扩令箭灵谈陆地莲旄毡弄儿骈语品式牵比起籍气流綦毋热望三百钱三光射鲋身银书带竦垒唆诱炭精棒陶令秫龆龀停薪提掷筒箭橐土往蹇畏日问卦跣露鲜云系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