别籍异财的意思、别籍异财的详细解释
别籍异财的解释
另立门户,各蓄家产。《唐律·户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宋史·太祖纪二》:“詔 川 陕 诸州,察民有父母在而别籍异财者,论死。”
词语分解
- 别籍的解释 另立的簿册。《新五代史·杂传·王处直》:“阴疏甲士姓名,自队长已上藏於别籍,其后因事诛之。”
- 异财的解释 .分开财产。多指分家。 汉 班固 《 * 通·封公侯》:“受命不封子者,父子手足,无分离异财之义。”《后汉书·党锢传序》:“礼,从祖兄弟别居异财,恩义已轻,服属疎末。” 清 姚衡 《寒秀草堂笔记》卷
网络扩展解释
“别籍异财”是一个古代法律术语,现作为成语使用,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释义
指家庭成员(通常指子孙)在祖父母或父母健在时,擅自另立户籍、分割家产的行为。该成语由“别籍”(分立户籍)和“异财”(分割财产)两个动作构成。
二、出处与法律背景
- 《唐律·户婚》明文规定:“诸祖父母、父母在而子孙别籍异财者,徒三年。”
- 宋代加重刑罚:《宋史》记载,宋太祖曾下诏“察民有父母在而别籍异财者,论死”,即可能判处死刑。
三、用法与结构
- 语法结构:联合式成语(ABCD式)
- 词性功能:作谓语、定语,多用于描述古代家族分家行为
- 近义行为:分家析产、另立门户
- 拼音标注:bié jí yì cái(标准四声)
四、历史演变
唐代允许父母令子孙“异财”(分财产),但禁止“别籍”(分户籍);宋代则对父母在世时的分家行为全面禁止。这反映了古代“同居共财”家族伦理的法律化过程。
可通过访问汉典网或《唐律疏议》原文获取更完整的历史条文细节。
网络扩展解释二
别籍异财:这个词是说不要占有他人的财物。下面是该词的详细信息。
拆分部首和笔画:别(又是镸刀旁+口)籍(竹+矢+凡)异(八+八+力)财(贝+贝)
来源:《诗经·秦风·蒹葭》:“巧笑倩兮,美目盼兮,素以为绚兮。”这句诗中的“素以为绚”表达了不要占有别人的东西。
繁体:別籍異財
古时候汉字写法:別籍異財
例句:他是一个正直的人,从不会别籍异财。
组词:别扭、别出心裁、籍籍无名、异国他乡、财富、财产
近义词:廉洁、正直、公正、敦厚
反义词:贪婪、贪心、盗取、掠夺
别人正在浏览...
保重变色之言财政测廋拆东补西趁空赤驳踹知打夥道地钓名断臂对外间接投资贰郡方头封刃蛤粉共同诉讼骇沐好天洪烈怀冰萑苻辉焯狐裘羔袖驾空谏垣枷研静民旧班酒升可憎空匮六院吏秩曼矰木罂缻牛黄狗宝朴猪辟恶车棋经歧母轻诺寡信启事求旧却鼠刀区区纫针三段省节使眼色霜缕刷刷树耳肆刑炭棒突进晚悟下路斜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