拒格的意思、拒格的详细解释
拒格的解释
抵抗;拒违。 汉 焦赣 《易林·乾之萃》:“任劣力薄,孱駑恐怯,如蝟见鹊,不敢拒格。”《陈书·陈方泰传》:“ 方泰 初但承行淫,不承拒格禁司。”
词语分解
- 拒的解释 拒 ù 抵挡,抵抗:拒守。拒敌。抗拒。 不接受:拒绝。拒谏(拒绝劝谏)。来者不拒。 古同“矩”,方阵。 笔画数:; 部首:扌; 笔顺编号:
- 格的解释 格 é 划分成的空栏和框子:格子纸。方格儿布。 法式,标准:格局。格律。格式。格言。合格。资格。 表现出来的品质:格调。风格。人格。国格。性格。 阻碍,隔阂:格格不入。 击,打:格斗。格杀。 推究:格
专业解析
"拒格"是一个较为古雅且在现代汉语中不常用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是拒绝、排斥或抵触。它强调对某人、某事或某种要求的明确不接受态度,带有较强的对抗性或防御性意味。
根据其构成分析:
- 拒:本义指抵御、抵挡,引申为不接受、不同意、推辞。
- 格:在此语境下,取其“阻止、限制、抗拒”之意(如“格杀勿论”中的“格”)。它强化了“拒”的力度,表示一种强烈的阻挡或对抗行为。
因此,“拒格”可以理解为:
- 坚决地拒绝、抵制。
- 顽强地抗拒、排斥。
- 设置障碍进行阻挡。
使用语境:
- 该词多用于书面语或较正式的场合。
- 常用于描述对某种要求、命令、思想、外来势力或不合心意的事物的强烈不接受态度。
- 强调主体主动采取的不合作或对抗姿态。
权威性参考来源:
由于“拒格”在现代常用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中收录较少,其释义主要参考古代汉语用法及权威辞书对相关字义的解析:
- 《汉语大词典》(中国规模最大的汉语语文词典):该词典收录了“拒格”一词,释义为“抗拒;抵制”。其释义基于对“拒”和“格”字义的精确训诂。可在各大图书馆或在线学术平台查阅(如中国知网、国学大师网等)。
- 《辞源》(侧重探求语词来源的古汉语词典):虽然“拒格”可能未单独成条,但对“拒”和“格”的深入解释(“拒”有“抵御”、“抗拒”义;“格”有“击打”、“抗拒”、“阻止”义)为理解“拒格”提供了坚实基础。可在商务印书馆官网或大型图书馆查阅。
- 古代文献用例:古籍中可见“拒格”的使用,例如描述抵抗命令、抗拒法规等情形。这些实际用例是理解该词含义的重要依据。
“拒格”意指坚决地拒绝、抵制或顽强地抗拒、排斥。它是一个带有较强对抗色彩的书面语词汇,强调主体对客体的不接受和阻挡行为。其权威释义可参考《汉语大词典》等大型语文辞书及古代文献的实际用例。
请注意:由于该词在现代汉语中非常用词汇,其具体使用频率和语境需结合具体文本分析。以上释义基于权威辞书对字词的训释及古汉语用法总结。建议在实际引用时查阅《汉语大词典》等原始资料以获取最精确的释义和例证。
网络扩展解释
“拒格”是一个古汉语词汇,现代使用较少,其含义和出处如下:
一、基本释义
指「抵抗;抗拒」的行为,带有对抗或违逆的语境色彩。例如:
- 《陈书·陈方泰传》中“不承拒格禁司”表示不承认对抗官府的行为;
- 《易林·乾之萃》用“如蝟见鹊,不敢拒格”比喻因弱势而不敢反抗。
二、词源解析
- 构词:由“拒”(抵抗)与“格”(抗拒)两个同义语素构成复合词,属于古汉语中的同义复用现象。
- 注音:读音为jù gé(ㄐㄨˋ ㄍㄜˊ)。
三、现代应用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基本不再使用,主要出现在古籍研究或文献引用中。如需表达类似含义,可使用「抵抗」「违抗」「抗拒」等现代常用词替代。
建议参考《汉语大词典》或《古代汉语词典》获取更详尽的古汉语词条解析。
别人正在浏览...
案户比民拗口令豹舄本铺奔逝鄙贱侧锋层楹长绳系日笞杖倒三颠四搭赸德言工貌杜绝人事督治贰师城发想封面羹食乖分观行关豫过而能改何物宏侈花草华鳞还丹回和九重围击应儁彦局外之人苛痒口费宽洪大度览察浪迹天下留力龙頟侯念叨平贜蹊牛烧铄食而不化十字饼寿头码子殊待水精床水注说老婆舌头私事官雠探勘鼍作物外人霞采衔体小梅花消炎熙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