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拘囚禽兽之处。多指鸟笼。 晋 潘尼 《迎大驾》诗:“翔凤婴笼槛,騏驥见维縶。”《南史·范云传》:“ 云 曰:‘此政会吾心,今羽翮未备,不得不就笼槛,希足下善听之。’” 唐 白居易 《红鹦鹉》诗:“ 安南 远进红鸚鵡,色似桃花语似人,文章辩慧皆如此,笼槛何年出得身。”
“笼槛”是一个汉语词汇,读音为lóng kǎn,其含义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字面含义
指拘禁禽兽的场所,多用于描述鸟笼等困住动物的器具。例如晋代潘尼诗句“翔凤婴笼槛”,以及唐代白居易《红鹦鹉》中“笼槛何年出得身”,均以鸟笼为意象表达束缚。
词义延伸
比喻限制或束缚人的环境或状态,如繁忙的工作、琐碎的生活等,均可称为“笼槛”。
通过以上分析可见,“笼槛”兼具具象与抽象含义,既指实物笼具,也承载了深刻的文化隐喻。如需更多古文用例,可参考汉典(来源1)或《南史》等文献。
《笼槛》是一个汉字词语,指的是将禽兽关在笼子或围栏中的地方。它包含了两个部分,笼(ㄌㄨㄥˊ)和槛(ㄐㄧㄢˋ),分别表示囚禁和栅栏。
《笼槛》的部首是竹(⺮),笼字包含了6个笔画,槛字包含了14个笔画。
《笼槛》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中,最早的出现可见于《诗经》中的《秋风诗》。在繁体字中,笼字保留了英文""槛"日本"囚,禽兽可以囚禁在里面。
古时的《笼槛》字形写法稍有不同,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是笼字右侧的竖起来的横线从上到下,而在古代汉字中,它是从下到上写的。槛字也有些变化,形状更接近围栏的样子。
1. 鸟儿被关在金属笼槛里,无法自由飞翔。
2. 动物园为了保护狮子,採用了笼槛方式将它们分隔开。
组词:笼子、槛门、笼罩、栏杆
近义词:大笼子、园、圈
反义词:自由、开放、敞开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