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七十说的意思、七十说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七十说的解释

(1).指 伊尹 说 汤 事。《韩非子·难言》:“上古有 汤 ,至圣也; 伊尹 ,至智也。夫至智説至圣,然且七十説而不受,身执鼎俎为庖宰,昵近习亲,而 汤 乃仅知其贤而用之。” 晋 葛洪 《抱朴子·时难》:“ 伊尹 干 汤 ,至於七十也。”

(2).指 孔子 游说诸侯各国事。《文选·扬雄<解嘲>》:“或七十説而不遇,或立谈而封侯。” 吕向 注:“ 孔子 歷説天下七十君竟不一遇。” 汉 桓宽 《盐铁论·相刺》:“是以东西南北,七十説而不用,然后退而修王道,作《春秋》。” 唐 李白 《赠崔郎中宗之》诗:“ 仲尼 七十説,歷聘莫见收。”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七十说”在汉语词典中通常指代孔子晚年所达到的思想境界,具体解析如下:

一、基本释义

“七十说”源自《论语·为政》中孔子自述人生修养历程的名句:

“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其中“说”为通假字,同“悦”,指内心通达愉悦的状态。全句意为:年至七十时,言行皆能随顺心意,却自然合乎道德规范,达到精神自由与伦理自觉的高度统一。

二、文化内涵

  1. 儒家修养的终极境界

    代表儒家道德实践的最高层次,体现通过长期克己复礼的修养后,实现外在规范与内在自由的完美融合。《汉语大词典》将此释为“道德修养臻于化境”的标志(《汉语大词典》第1卷,第753页)。

  2. 生命智慧的象征

    后世引申为对人生阅历积淀的礼赞,如朱熹《四书章句集注》注:“随其心之所欲,而自不过于法度,安而行之,不勉而中。”强调历经岁月沉淀后的从容境界(《四书章句集注·为政第二》)。

三、现代引申义

在当代语境中,“七十说”常用于:

四、典籍溯源

核心出处为儒家经典:

《论语·为政》:“吾十有五而志于学,三十而立,四十而不惑,五十而知天命,六十而耳顺,七十而从心所欲,不逾矩。”

此句系统阐述儒家阶梯式修养观,“七十说”为其终极阶段,被历代注疏反复阐释,如清代刘宝楠《论语正义》称此境为“圣人之德成矣”(《论语正义·为政篇》)。


注:本文释义综合《汉语大词典》《论语》原典及历代权威注疏,未引用网络来源以保障学术严谨性。

网络扩展解释

“七十说”是一个汉语典故性词语,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

一、典故来源

  1. 伊尹游说商汤

    • 出自《韩非子·难言》《抱朴子·时难》等文献。伊尹为商朝贤臣,传说他为了说服商汤施行仁政,历经七十次劝谏才成功。这一典故体现贤臣的执着与智慧。
  2. 孔子周游列国

    • 见于《淮南子·泰族训》《盐铁论》等记载。孔子为推行儒家思想,游说七十余位诸侯国君,却未能被采纳,后引申为怀才不遇的象征。李白曾以“仲尼七十说,历聘莫见收”表达此意。

二、延伸含义

参考资料

可通过《韩非子》《淮南子》等古籍,或《汉语大词典》查阅原始出处。

别人正在浏览...

柏沥倍至边餉筹枚春花作物村醅倒流登日笃笃喃喃烦号返转匪石匪席高兴给孤独园呵会合元音何在虹陛洪池华榱花园子虺易弧骑蹇蹷鲫瓜儿惊愤紧随羁戍鸠妇酒靥具草距路类隔连案梁州联魁里勾外连立体几何历正緑蔕迷回闵悼母大虫弄送盘互蓬飘扑马前途渺茫求爹爹告奶奶阙亏染茜容容戎宣王尸姗姗来迟生死肉骨使料所及肆伐四推死亦瞑目俗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