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得非的意思、得非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得非的解释

犹得无,莫非是。《魏书·郭祚传》:“ 祚 曰:‘高山仰止。’ 高祖 曰:‘得非景行之谓?’” 唐 杜甫 《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得非 玄圃 裂,无乃 瀟湘 翻。” 清 洪昇 《长生殿·雨梦》:“呀,何处歌声,凄凄入耳,得非梨园旧人乎?”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得非”是一个文言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在不同语境中略有差异,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

一、基本含义

“得非”通常表示推测或反问,相当于现代汉语的“莫非是”“难道不是”。由“得”(表示可能性)和“非”(否定词)组合而成,常用于疑问句或感叹句中。


二、具体用法与场景

  1. 表示推测

    • 用于对某种情况的猜测,带有不确定语气。
    • 例:“得非梨园旧人乎?”(《长生殿·雨梦》),意为“莫非是旧日梨园的人吗?”
  2. 加强反问语气

    • 通过否定形式强调肯定,常见于古汉语对话。
    • 例:高祖曰:‘得非景行之谓?’(《魏书·郭祚传》),意为“难道不是指崇高的德行吗?”

三、经典例句解析

  1. 杜甫《奉先刘少府新画山水障歌》:

    • “得非玄圃裂,无乃潇湘翻。”
    • 翻译:这山水画中的奇景,莫非是玄圃仙山崩裂?又像是潇湘江水翻腾?(通过“得非”与“无乃”并列,增强诗意联想)
  2. 现代造句参考:

    • “报名人数得非远超预期?”(表示对数量激增的惊讶)

四、注意事项

如需进一步了解例句出处,可参考《魏书》、杜甫诗集等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一、得非的意思 得非是一个汉语成语,意为是否该,是否应当,用于表示疑问、推断等概念。 二、拆分部首和笔画 得非这个词的部首是彳(chì),笔画数为7画。 三、来源 得非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左传》这部古代典籍。根据记载,得非最早出现在《左传·僖公十年》这篇文章中。在文中,当楚国公子围在廪丘受辱时,他的心情无法平静,便有人劝说他说:“得非上天有意,故使之也。”这句话表达了对上天安排的疑问和怀疑。 四、繁体 得非的繁体形式是「得非」,在台湾和香港地区常见。 五、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书写中,得非的字形略有不同。根据《说文解字》的记载,得非的字形为「得」的下加「非」。而「非」的字形为「又」的左上改写。所以古代写法中,得非为「得」字下面加一个「又」字。 六、例句 1. 你得非去参加这次活动? 2. 昨天我得非给他打电话确认一下。 3. 我得非亲自去了解一下事情的真相。 七、组词 得法、得力、得人、得意、赢得、得悉、得失、得心应手。 八、近义词 能否、是否、是不是、会不会。 九、反义词 当然、当然不是、肯定、绝对不会。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