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九霄的意思、九霄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九霄的解释

(1).天之极高处;高空。 晋 葛洪 《抱朴子·畅玄》:“其高则冠盖乎九霄,其旷则笼罩乎八隅。” 唐 武衡 《同幕中诸公送李侍御归朝》诗:“ 巴 江暮雨连 三峡 , 剑 壁危梁上九霄。” 徐特立 《言立》诗:“丈夫落魄纵无聊,壮志依然抑九霄。”

(2).道家谓仙人居处。《文选·沉约<游沉道士馆>诗》:“鋭意三山上,託慕九霄中。” 张铣 注:“九霄,九天仙人所居处也。” 唐 李白 《明堂赋》:“比乎 崑 山之天柱,矗九霄而垂云。” 王琦 注:“按道书,九霄之名,谓赤霄、碧霄、青霄、絳霄、黅霄、紫霄、练霄、玄霄、縉霄也。一説以神霄、青霄、碧霄、丹霄、景霄、玉霄、琅霄、紫霄、火霄为九霄。” 宋 陆游 《长生观观月》诗:“独倚栏杆吹玉笛,道人不怕九霄寒。”

(3).喻皇帝居处。 唐 杜甫 《腊日》诗:“口脂面药随恩泽,翠管银罌下九霄。”

(4).借指帝王。 唐 包佶 《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寄赠徐薛二侍郎》诗:“九霄偏眷顾,三事早提携。” 唐 黄滔 《敷水庐校书》诗:“九霄无詔下,何事近清尘?”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九霄是汉语中具有深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1. 基本释义

    九霄指极高的天空,古人将天分为九重,最高处称“九霄”,如《汉语大词典》解释为“天之极高处”。现代用法中,常比喻极高远、超越世俗的境界,如“声震九霄”。

  2. 文化渊源

    该词最早见于《楚辞·远游》的“凌九霄以神游”,表达对宇宙的浪漫想象。道教文化中,“九霄”被具象化为九层天界,如《云笈七签》记载的“神霄、青霄、碧霄”等九天结构。

  3. 文学意象

    古代诗人多借“九霄”抒发豪情,如杜甫《春宿左省》的“星临万户动,月傍九霄多”展现壮阔气象;李白《庐山谣》的“登高壮观天地间”亦隐含九霄意境,体现对崇高理想的追求。

  4. 现代应用

    当代语境中,“九霄”既保留传统诗意,又衍生出航天领域的象征意义,如“神舟飞船遨游九霄”,体现科技与古典美学的融合。商务印书馆《现代汉语词典》将其列为书面语词汇,标注为“形容极高或极远之处”。

网络扩展解释

“九霄”是一个汉语词汇,综合多个来源的解释,其含义可从以下角度分析:

一、基本含义

  1. 指极高的天空或高空
    源自古代对天空层次的想象,如《抱朴子》提到“冠盖乎九霄”,形容其高远不可及。现代用法中多比喻极高、极远的地方,例如“豪情冲九霄”。

  2. 字义拆分

    • 九:虚指多数,强调极致(如“九重天”)。
    • 霄:本义为云或高空(如“云霄”)。

二、文化延伸含义

  1. 道家概念
    道家认为“九霄”是仙人居所,不同文献记载其具体分层略有差异。例如:

    • 赤霄、碧霄、青霄等九层(《明堂赋》注引道书)。
    • 神霄、丹霄、紫霄等九层(另一说法)。
  2. 文学与政治隐喻

    • 诗歌中常象征高远志向,如徐特立诗句“壮志依然抑九霄”。
    • 借指帝王居处或朝廷,如“九霄云外”暗含远离权力中心之意。

三、使用场景

若需进一步探究不同文献中的具体分层或诗句用例,可参考《抱朴子》《明堂赋》等古籍。

别人正在浏览...

百鬼众魅白毫光八流包间产后风琛寳城聚赤栜达鉴揲揲锤锤分飞風斤風派斧绣轨承汉注和唝衡管和事黄蒿解腕刀极果瘠己肥人荆蓁金虀脍撅撒军城科斗筯昆从剌剌兰陵王乐耽理不胜辞邻老笼笯緑荔枝抛光烹蛇牵杂畦陌轻飈青蛙驱脇桑间之咏森布傻头傻脑水涔涔熟锦肃倡俗格苏木泰阿态势铴锣土处望山走倒马违延仙几涎漫小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