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酒母的意思、酒母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酒母的解释

(1).酒曲。 宋 王安石 《和王微之登高斋》之二:“剩留官屋贮酒母,取醉不竭当如 淮 。” 明 宋应星 《天工开物·酒母》:“凡造酒母家,生黄未足,视候不勤,盥拭不洁,则疵药数丸,动輒败人石米。”参见“ 酒麯 ”。

(2).传说中的女仙名。 清 沉用济 《望西岳》诗:“欲跨茅龙问酒母,芝田堪种乏仙才。”参阅 汉 刘向 《列仙传·呼子先》

(3).酒肆中卖酒的妇人。 清 吴绮 《<秋水词>序》:“往余解组溪干,繫船河曲,见当壚之酒母,瓮酿百花;有题壁之词人,墨成五采。”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酒母是汉语中一个具有专业指向的酿造术语,《汉语大词典》将其定义为"酿酒所用的发酵物"(来源:商务印书馆《汉语大词典》),特指含有大量酵母菌的培养基质。该词最早见于北魏贾思勰《齐民要术》中的制曲工艺记载(来源:中华书局《齐民要术校释》),其核心功能在于将谷物中的淀粉转化为可发酵糖类。

在传统酿造工艺中,酒母主要包含两种形态:一是固态的"曲"(来源:高等教育出版社《发酵工程》),即通过培养霉菌制作的块状发酵剂;二是液态的"酒娘子"(来源:中国轻工业出版社《中国传统酿造技艺》),即含有活性酵母的发酵液。现代微生物学研究证实,酒母中含有根霉、毛霉等复合菌群(来源:科学出版社《工业微生物学》),这些微生物的协同作用构成了发酵过程的核心动力。

从词源学角度分析,"酒母"由"酒"与"母"两个语素构成,前者指代发酵产物,后者比喻其作为发酵本源的特征。《辞海》特别指出该词在古代文献中常与"曲蘖"互为通假(来源:上海辞书出版社《辞海》),《说文解字注》则强调"母"字在此语境中具有"始基"的引申义(来源:中华书局《说文解字注》)。这种构词方式体现了汉语通过具象事物表达抽象概念的典型特征。

网络扩展解释

“酒母”是酿酒工艺中的核心概念,其含义和功能可从以下方面综合解析:

一、基本定义

酒母原指人工培养的酵母液,用于将糖类发酵为酒精。随着工艺发展,固态酵母培养物也被称为“固体酒母”。在传统文献如《酒经》中强调“无曲不成酒”,凸显其不可或缺性。

二、分类与形态

  1. 液态酒母:早期形式,含大量活性酵母菌的培养液。
  2. 固态酒母:通过固态发酵工艺制成,便于保存和运输。
  3. 特殊类型:如黄酒酿造中使用的“淋饭酒母”(自然培养)和纯种培养酒母。

三、核心作用

四、与酒曲的区别

对比项 酒母 酒曲
本质 酵母菌培养物(液态/固态) 霉菌孢子培养物(含菌丝)
功能侧重 酒精发酵 糖化与发酵双重作用
制备材料 纯种酵母 麦、米等谷物接种曲霉
典型应用 黄酒、白酒 传统米酒、醴酒

(依据整理)

五、制备关键

  1. 酸度控制:pH需维持在3.8-4.2,抑制细菌并促进酵母繁殖。
  2. 营养环境:需添加乳酸等有机酸,增强抗菌性并改善酒体风味。
  3. 工艺要求:传统工艺强调“冬浆冬水”“长时间浸米”等特殊条件。

附:文化延伸

成语“酒母”比喻事业根基,如“酒母成佳酿”暗喻基础决定成败。此用法多见于文学创作,与酿造术语形成双关意趣。

别人正在浏览...

鳌头独占保庇八一三事变瘪窳唱凯常路程篇吃鸭蛋抽税粗毛撮口滴溜嘟噜短篷法郎封册凤吟风月无涯高翅帽鬼神合食鹤语徽腔弧悬解暍救度九运开果口服狂謼款意窥觑流向李仙冒訽没干面弹女儿乞力马扎罗山上的雪绮艳碕礒肉质果山南沈乱蛇婆石房瞬视私合死没腾四月梵阘冗蹄膀同官顽耍万紫千红握守物表夏虫朝菌仙山嚣会小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