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无礼。《汉书·项籍传》:“异时诸侯吏卒徭役屯戍过 秦中 , 秦中 遇之多亡状。” 颜师古 注:“无善形状也。” 宋 洪迈 《容斋三笔·朱崖迁客》:“此人固亡状,要之为一州主,所谓邦君也。”
(2).指目无法纪的人。《汉书·西南夷传》:“将军诛亡状,为民除害,愿出晓士众。”
“亡状”一词在汉语中有多重含义,具体解释需结合不同文献和语境:
无礼、行为不端
源自《汉书·项籍传》等古籍,指人缺乏礼节或品行不端。例如《容斋三笔》提到“此人固亡状,要之为一州主”,即批评某人虽居高位却行为失当。
目无法纪之人
在《汉书·西南夷传》中,“亡状”代指违法乱纪者,如“将军诛亡状,为民除害”,强调对不法之徒的惩治。
部分现代辞书(如查字典)扩展了该词含义,形容人因疾病、饥饿等极度虚弱的状态,带有贬义色彩,多用于描述病重垂危或精神萎靡的样子。
《亡状》是一个汉语词汇,主要有两个意思。一是指表示对亡者的怀念和悼念的文字或状况。二是指表示对丧事的慰问和祝愿的文字或状况。这个词具有一定的历史和文化背景。
《亡状》这个词可以拆分为亠部和亡部。亠部表示头部或顶端,亡部表示死亡或者去世。它的拆分部首是冬,并且总共有7个笔画。
《亡状》这个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中国。在古代社会中,人们对亡者的悼念和丧事的慰问都是非常重要的,因此有了这个词的使用。
《亡状》的繁体字为「亡狀」,在台湾和香港等地区广泛使用。
在古代,「亡状」的写法可能有所不同。根据历史文献的记载和古代书法的研究,我们可以看到古时候汉字写法可能是类似于「亾狀」或「亡爿」。
以下是几个可以使用《亡状》这个词的例句:
一些与《亡状》相关的组词如下:
与《亡状》意思相近的词语有「吊唁」、「祭文」、「挽词」等。这些词语都可以用来表达对亡者的敬意和悼念之情。
与《亡状》意思相反的词语可能是「庆贺」、「祝贺」、「喜庆」等。这些词语通常是用来表达对喜庆场合的祝福和庆祝。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