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笠泽的意思、笠泽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笠泽的解释

(1).即 松江 。《左传·哀公十七年》:“三月, 越 子伐 吴 , 吴 子御之 笠泽 。” 唐 陆广微 《吴地记》:“ 松江 一名 松陵 ,又名 笠泽 ……其江之源,连接 太湖 。” 明 梁辰鱼 《浣纱记·谋吴》:“其嗣主 夫差 日讲武于 长洲 ,彼勇将 伍员 时耀兵于 笠泽 。”参见“ 松江 ”。

(2).指 太湖 。 清 方文 《毘陵与何次德同舟至吴门》诗:“将归 笠泽 买 吴 舠,画舫青帘过驛桥。” 清 赵翼 《读史》诗之一:“ 范蠡 既霸 越 ,一舸 笠泽 中,手挟 西施 去,同泛烟濛濛。”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笠泽”是古代地理名称,主要有以下两层含义:

一、指松江(今吴淞江)

  1. 历史文献依据:最早见于《左传·哀公十七年》记载的吴越之战,“越子伐吴,吴子御之笠泽”。唐代《吴地记》进一步说明,松江别称笠泽,其源头与太湖相连。
  2. 地理范围:特指今江苏吴江一带的吴淞江流域,是太湖入海的重要水道。

二、指太湖

  1. 扩展含义:因松江与太湖相连,明清文献中常以“笠泽”代指太湖整体。例如清代方文诗句“将归笠泽买吴舠”中的“笠泽”即太湖。
  2. 文化意象:常作为江南水乡的象征,出现在诗词和地名中。

补充背景

以上信息综合了《左传》、地方志及历史研究,具体可参考权威古籍或地理文献。

网络扩展解释二

《笠泽》的意思

《笠泽》是指一片有稻草覆盖的湿地。在中国传统文化中,湿地被视为自然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生态环境的保护与修复对于保护生物多样性和人类的健康发展至关重要。

拆分部首和笔画

《笠泽》的部首是「⺮」(zhú)。这个字符作为部首的意思指的是与竹子相关的事物。 拆分之后可以分为「竹」(zhú)和「泽」(zé)两个部分,其中「竹」的部首为「⺮」,「泽」的部首为「氵」,共计8个笔画。

来源和繁体

《笠泽》在现代汉字中的写法为简化字,而在繁体字中,「泽」的写法为「澤」,保留了原始的水旁字形。 该字源自古代汉字,并且有着悠久的历史。

古时候汉字写法

在古代汉字中,「泽」的写法也有略微的变化。 在金文和篆文时期,字形呈现出扁平而宽阔的特点,同时保留了水旁的形状。经过演变,到了隶书时期,字形逐渐变得规整。

例句

1. 这片笠泽是珍稀鸟类的栖息地。

2. 为了保护湿地生态系统,我们需要合理利用笠泽资源。

组词

1. 湖泽:湖泊和湿地。

2. 水泽:水池和湿地。

3. 草泽:长满草的湿地。

近义词

湿地、沼泽、河滩

反义词

旱地、草原、高山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