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亭名。一名 客亭 。在 山东省 济南市 大明湖 畔。面山环湖,风景殊胜。约建于 北魏 年间。 唐 杜甫 《陪李北海宴历下亭》诗:“海右此亭古, 济南 名士多。” 清 杨揆 《台城路·游大明湖》词:“ 歷下亭 荒, 鹊华山 近,七十二泉争注。” 林纾 《明湖泛雨记》:“思见 歷下亭 访 渔洋老人 咏秋柳处。”
历下亭是济南市著名的历史建筑和文化符号,其含义可以从以下角度详细解释:
地理位置
位于济南市大明湖东南隅的岛上,南临历山(千佛山),故得名。现存建筑为清康熙三十二年(1693年)重建,乾隆皇帝曾题写“历下亭”匾额,门联“海右此亭古,济南名士多”出自杜甫诗句。
建筑特点
为传统亭式结构,四面环水,与名士轩、蔚蓝轩等建筑共同构成园林景观,现为济南市级文物保护单位。
部分词典提及“历下亭”引申为“争论不休”的成语(如),但此用法较少见,主流含义仍指向实体古亭。
提示:若需了解亭内碑刻、历代修缮细节等,可查阅杜甫诗作《陪李北海宴历下亭》及清代《历城县志》相关记载。
《历下亭》是一个汉字词,意思是指一个位于历下区的亭子。
拆分部首和笔画:历下亭的部首是亠(头部),拆分后的笔画数分别是2、7、7。
来源:历下亭主要是指历下区内的一座亭子,亦即历下地区的标志性建筑物之一。
繁体:歷下亭(台湾正体字)、曆下亭(香港繁体字)。
古时候汉字写法:古代汉字写法是流变的,历下亭在古时候的写法可能存在差异。
例句:我去历下亭参观了一下,感受到了浓厚的历史氛围。
组词:历下、亭子。
近义词:历下馆、历下会馆。
反义词:其他区域的亭子,比如历城亭。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