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役制度的意思、兵役制度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役制度的解释

国家关于公民参加武装组织或在武装组织之外承担军事任务,接受军事训练的制度。参见“义务兵役制”(201页)、“志愿兵役制”(326页)。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兵役制度是国家关于公民参加军队或其他武装组织、承担军事任务或接受军事训练的重要军事制度。其核心是规范公民在国防活动中的权利与义务,并根据国家政治、经济、军事需求动态调整。以下是详细解析:

一、定义与核心内容

  1. 基本定义
    兵役制度是国家通过法律形式,对公民参与武装组织或承担军事任务进行规定的制度体系。包括现役(直接服役)、预备役(后备力量)以及学生军事训练等模块。

  2. 核心组成

    • 现役与预备役:公民在军队中服役称为现役,退出现役后转入预备役保持战备状态;
    • 军事训练:在校学生需接受基础军事教育,形成全民国防意识。

二、历史演变(中国为例)

  1. 古代制度

    • 夏商周实行兵农合一制,耕战结合;
    • 秦汉推行征兵制,强制青壮年服役;
    • 三国至元朝采用世兵制,特定家族世代为兵。
  2. 近现代发展

    • 1927-1955年:实行志愿兵役制,公民自愿长期服役;
    • 1955年起:转为义务兵役制,明确服役年限(如陆军3年、海军5年等);
    • 1984年至今:形成义务兵与志愿兵结合制,允许技术骨干长期服役,提升专业化水平。

三、现行制度特点

中国当前实行“义务兵与志愿兵相结合、民兵与预备役相结合”的混合制度:

四、意义与影响

兵役制度通过规范公民国防义务,保障军队战斗力更新和后备力量储备,对维护国家安全、应对战争风险具有战略意义。例如,中国现行制度既保留了义务兵的年轻化优势,又通过志愿兵机制保留技术人才,适应现代化军队需求。


如需进一步了解古代兵役制度分类(如民军制、募兵制等),可参考来源。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兵役制度是指国家根据法律规定,对公民进行军事服务的制度。下面是关于这个词的详细解释: 部首和笔画:兵役制度的部首是"彳",它的总笔画数是5。 来源:兵役制度一词的源于汉语。其中,“兵”指代军人,“役”指代服役。由于历史原因,兵役制度在各个国家有不同的具体实施方式和要求。 繁体:繁体字"兵役制度"的写法与简体一致。 古时候汉字写法:在古代中国,兵役制度一词是以传统的汉字写法表达的,即"兵役制度"。这种写法沿用至今。 例句:根据兵役制度的要求,年轻人需要服兵役一段时间,为国家服务。 组词:兵役制度可以组成诸如军队兵役制度、公民兵役制度等相关词汇。 近义词:兵役制度的近义词有征兵制度、服役制度等。 反义词:兵役制度的反义词可以是免役制度。 希望以上的信息对你有所帮助。如果还有其他问题,请随时提问!

别人正在浏览...

瀑泉裁缝铺册历愁懑畴野楮君词苑村迳大刀阔斧达磨宕逸斗水断果队舞阿下否滞抚稚刚条革拿阁学关情海程皇祖考降除兼两奸顽絜知积纪戢鳞委翼净赢锦翰近乎禁近语金针久将考详夸赞力臂令人喷饭率土归心马潼耦语排抵佩服披甲遣斥栖噪乳臭小儿鼠牙四器泗上透亮枉殁无为法乌衣子弟吓噤相埒孝衣裳下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