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难如归的意思、临难如归的详细解释
临难如归的解释
犹言视死如归。《魏书·节义传序》:“至於轻生蹈节,临难如归,杀身成仁,死而无悔,自非耿介苦心之人,郁怏激气之士,亦何能若斯。”《北史·崔挺等传论》:“ 模 雄壮之烈, 楷 忠贞之操,杀身成义,临难如归,非大丈夫亦何能若此矣。”
词语分解
- 临难的解释 面对危难的时候临难不屈详细解释谓身当危难。常指面临死亡。《礼记·曲礼上》:“临财毋苟得,临难毋苟免。”《吴子·图国》:“民知君之爱其命,惜其死,若此之至,而与之临难,则士以进死为荣,退生为辱矣。”
- 归的解释 归 (歸) ī 返回,回到本处:归国。归程。归侨。归宁(回娘家看望父母)。归省(媙 )(回家探亲)。归真反璞。 还给:归还。物归原主。 趋向,去往:归附。众望所归。 合并,或集中于一类,或集中于一地:
专业解析
“临难如归”是一个褒义成语,形容面对危难时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崇高气节。其详细释义如下:
一、 核心含义
指面临危难或死亡时,态度镇定自若,如同回家一样坦然接受,毫无畏惧。体现了为正义事业或崇高理想而勇于牺牲的精神。
二、 词源解析
该成语由两部分构成:
- “临难”:指面对灾难、危局,特指生死关头。
- “如归”:如同回家一般。形容态度从容、平静,将面对危难视为平常之事。
三、 深层意蕴
- 英勇无畏:强调在极端险境下表现出的非凡勇气和镇定。
- 信念坚定:通常用于形容为坚守道义、忠诚、信仰或职责而甘愿赴死的人,其行为背后有强大的精神支撑。
- 超然境界:将常人视为巨大恐惧的死亡或灾难,看得如同日常归宿般自然,达到了一种精神上的超脱境界。
四、 用法与语境
- 常用于赞颂仁人志士、忠臣义士、革命先烈等在危难关头所表现出的高尚情操和英雄气概。
- 带有强烈的褒扬色彩,是汉语中表达最高等级勇气和牺牲精神的词语之一。
- 例:在民族危亡之际,无数仁人志士临难如归,用生命捍卫了尊严与信仰。
参考来源:
- 《汉语大词典》 (权威辞书,对成语有详细释义和例证) - 可查阅相关纸质版或授权电子版。
- 《左传》及相关历史典籍 (成语蕴含的精神常见于史书对忠烈之士的记载与评价) - 如中华书局点校本。
网络扩展解释
“临难如归”是一个形容面对危难时从容不迫、视死如归的成语,以下是详细解释:
一、基本含义
- 核心意义:指在危难关头毫不畏惧,如同回家般坦然接受生死考验。该成语强调人在困境中表现出的坚定与无畏。
二、出处与典故
- 文献来源:最早见于《魏书·节义传序》:“至于轻生蹈节,临难如归,杀身成仁,死而无悔。”后《北史·崔挺等传论》也有引用,进一步以历史人物为例,赞颂其忠贞气节。
三、用法与结构
- 语法功能:通常作谓语或定语,用于描述人的品格或行为。例如:“将士临难如归,誓死守城。”
- 成语结构:紧缩式(前后两部分逻辑紧密),古代汉语中常见,现代使用频率较低。
四、感情色彩与近义词
- 感情色彩:中性偏褒义,多用于褒扬英勇行为。
- 近义词:视死如归、舍生取义、杀身成仁。
五、补充说明
- 该成语与“临危不惧”略有不同,后者侧重不害怕,而“临难如归”更强调将生死置之度外的超然态度。
如需了解具体典故或更多历史用例,可参考《魏书》《北史》等文献原文。
别人正在浏览...
半涂而罢包含避株鸟财谷朝朝暮暮簇蝶大建大芒落顶脖定情防微杜衅風瞀复次辅立梗逆还醒寒症何道欢慰搳拳驾乘兼官重绂骄覇戒体金城桃进稿卷筒纸沮懈开帙可望不可即旷野联肩裂兆卢扁马兜铃漫淹郿鄠妙语如珠木主乃文乃武攀尾柱窍生生轻重缓急亲习姗谤省用足财探目腾驹天方夜谭通音推择外史王宰卫生局坞壁五经魁首陷本先头消削戏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