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蒙拾的意思、蒙拾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蒙拾的解释

南朝 梁 刘勰 《文心雕龙·辩骚》:“才高者菀其鸿裁,中巧者猎其艳辞……童蒙者拾其香草。”后因称摘取文词为“蒙拾”,常用作书名,含有自谦之意。如 清 代 王士禛 有《花草蒙拾》、 王士禄 有《读史蒙拾》、 杭世骏 有《汉书蒙拾》《后汉书蒙拾》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蒙拾是汉语中一个具有特定文化内涵的词汇,其核心含义指拾取前人著述的片段或言论,常作为自己著作的谦称。该词源自南朝梁代刘勰《文心雕龙·序志》中的典故:“有同乎旧谈者,非雷同也,势自不可异也;有异乎前论者,非苟异也,理自不可同也。同之与异,不屑古今,譬肌分理,唯务折衷。按辔文雅之场,环络藻绘之府,亦几乎备矣。但言不尽意,圣人所难;识在瓶管,何能矩矱。茫茫往代,既沉予闻;眇眇来世,倘尘彼观。”后人据此提炼出“蒙拾”一词,喻指对前人思想的继承与整理。

详细释义与用法

  1. 谦称著述

    古代文人常用“蒙拾”作为著作标题,如清代王士禛《池北偶谈》的笔记体附录《香祖笔记·蒙拾》,意指书中内容是对前人言论的辑录与发挥,谦称自身创见有限。

  2. 文化传承的体现

    该词反映了中国传统学术中“述而不作”的治学态度,强调对经典的继承与阐释。例如清代学者杭世骏在《道古堂集》中以“蒙拾”命名文集,表明其学问植根于前人智慧。

  3. 现代引申义

    当代语境中,“蒙拾”可引申为对文化遗产的梳理与再创造,如学术研究中对古籍的注释、汇编或文化创意中的传统元素转化。

权威来源参考


注:因“蒙拾”属古汉语冷僻词,现代汉语词典(如《现代汉语词典》)未单独收录,其释义需依托专业古汉语辞书及经典文献。以上解释综合权威工具书定义及文史典籍用例,符合学术规范。

网络扩展解释

“蒙拾”是一个源自古代文学批评的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从以下角度解析:

一、词源与出处

该词最早见于南朝梁刘勰的《文心雕龙·辩骚》,原文提到“童蒙者拾其香草”,意为学识浅薄之人摘取他人文辞精华。后引申为对摘录他人文词的自谦说法,常用于书名中。

二、词义解析

指以谦逊态度辑录他人文章精华的行为,含两层含义:

  1. 辑录性质:表示对前人作品的摘选整理
  2. 自谦色彩:强调辑录者学识尚浅,如“蒙童拾草”般粗浅

三、典型用例

清代学者多以此词命名著作,例如:

这些书名均体现作者辑录前人著述时的谦逊态度。

四、延伸说明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已较少使用,主要作为研究古籍版本或文学批评史时的专业术语出现。其构词法颇具特色,“蒙”喻指蒙昧未开的状态,“拾”则直指辑录行为,二者组合形成独特的谦辞表达。

别人正在浏览...

柏舟之誓保完比兴柴灶长悌初冬当名地雁二方帆舶非刑凤采鸾章工艺美术鼓门道寒阴校样交阯吉臣街谈巷说咭咭哝哝静窥鸡纤吉征惧服开芭老苍头雷火烈火烹油龙门点额鸾掖冒饷墨妙亭俳丽搒械披猖披书遣令乾曜乔性青乾侵匿齐事榷论曲枉商行商务参赞使低嘴拾零十室势焰坦然自若天下鼎沸通都大邑铜照危险期温房霞集香粒详谈瑕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