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关注词典网微信公众号:词典网,回复:辽宁汉语 快速查询。
"辽宁"作为中国省级行政区名称,其词源与地理内涵具有深厚的历史积淀。该名称由汉语词汇"辽"与"宁"复合构成,前者源自辽河流域这一地理标识,后者取"安宁、安定"之意。据《中国地名辞源》考证,该省名定型于1929年南京国民政府时期,取"辽河安宁"的吉祥寓意,既承袭了清代"奉天"旧称的地理特征,又寄寓着地域长治久安的政治愿景。
从地理学角度,辽宁省位处东北亚核心地带,东接朝鲜半岛,南临黄渤海,西连京津冀,北接内蒙古高原。其行政版图涵盖14.8万平方公里陆地及6.8万平方公里海域,地理坐标介于东经118°53′至125°46′、北纬38°43′至43°26′之间。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行政区划简册》最新数据,全省现辖14个地级市,其中沈阳作为省会城市,大连则是国家计划单列市,形成双核驱动的发展格局。
该名称的语义演变折射出中国边疆治理史:元代"辽阳行省"初现建制雏形,明代"辽东都司"强化军事管控,至清代"盛京将军"确立军政体系,最终在民国时期完成从军事要塞到行政区域的现代转型。当代辽宁省作为东北振兴战略核心区,其名称承载着从边疆重镇向开放前沿演进的时代印记。
关于“辽宁”一词的含义及来源,综合权威资料解释如下:
核心寓意
辽宁省名称源于1929年由“奉天省”更名而来,取“辽河流域永远安宁”之意。这一说法得到《中国大百科全书》及政府官方资料支持,是主流解释。
地理关联
“辽”指辽河,作为中国七大水系之一,纵贯辽宁南北,是省内核心地理标志。历史上,秦汉时期已设辽东、辽西郡,辽河成为行政划分的重要依据。
有观点认为“辽宁”可能与“天辽地宁”或辽代历史相关,但缺乏权威文献佐证。此外,“辽”字甲骨文分析显示其古义或与烧荒垦殖有关,但现代名称未沿用此意。
以上内容综合了历史、地理及语言学视角,主要依据政府文件及高权威性资料整理。
爱口识羞笔才鼻青额肿材技赤精楚匠措思大估摸丹简貂袖厄勤妇公附骥蝇官卷鬼谣害淋的鸿涌画旅黄发台背贿谢煎厥菅筲贱市疥癣进表禁坰金年絶哭蜡蚁春了场略传离麾陵压梨英鸾歌美国没驮冥钧泥足巨人骈奏贫獘平吞屏拥品庶破承题破禁青囊印热传导上上人扇筤麝囊盛旨筮问索喜速効痛咽头骨忘餐畏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