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饿死。《旧五代史·晋书·少帝纪四》:“时 河南 、 河北 大飢,殍殕甚众。” 宋 孙光宪 《北梦琐言》卷三:“凡蒞方镇,不理狱讼,在 凤翔 洎 西川 繫囚毕政,无轻无重,任其殍殕。” 宋 宋敏求 《春明退朝录》卷下:“自是 吴 人闭壁踰年,殍殕者甚众。”
“殍殕”一词在现代汉语中并不属于常用词汇,且可能为生僻组合或书写误差。以下是对两个单字的详细解释,供参考:
殍(piǎo)
本义指饿死的人,常见于“饿殍”一词,形容因饥荒而倒毙的尸体。例如:“饿殍遍野”即描述灾荒时遍地饿死者的惨状。该字多用于书面语境,强调非正常死亡的状态。
殕(fǒu)
含义有二:
组合分析:
若将两字连用,“殍殕”可能指“因饥饿导致死亡并腐败的尸体”,但需注意:
若为研究古籍或方言中的特殊用法,需结合具体语境进一步考证。
殍殕(piao diao)是一个汉字词语,由两个部首组成。其中,左边的部首是“殳”,右边的部首是“殳”。它的总体中描绘了两个人用殳去送死的样子,形成了这个字的含义。
首先,我们来看下面的拆分部首和笔画:
部首:殳
笔画:8
根据部首,可以推断这个字的基本含义与死亡、灭亡相关。
据史书记载,殍殕最早出现在《史记·平准书》中,用来描述“残酷的战争,大规模的屠杀”。后来,这个词逐渐演变为表示“惨绝人寰的景象”或者“大规模的残杀”。
在繁体字中,殍殕的写法并没有发生变化。
在古时候,汉字的写法有些不同。殍殕也有一些变体形式,例如在金文中,它们的形状可能会有所调整,但整体结构和含义并没有改变。
以下是一些使用殍殕的例句:
1. 战乱使整个城市变成了殍殕的地狱。
2. 历经了数百年的战争,这片土地上的村庄成了一片殍殕之地。
以下是一些由殍殕组成的词语:
1. 殍殕之灾
2. 殍殕景象
与殍殕意思相近的词语有:
1. 惨烈
2. 悲惨
3. 惨绝人寰
与殍殕意思相反的词语有:
1. 平安
2. 安宁
3. 和平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