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连津的意思、连津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连津的解释

南北朝 时 鲜卑 首领 素喜连 、 木九津 的合称。 北周 庾信 《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自天市星妖, 连 津 兵覆,尚书府君改姓 豆卢 ,筮仕於 魏 。” 倪璠 注:“《前燕録》曰: 永嘉 初, 辽东 太守 庞本 杀东夷校尉 李臻 。附塞 鲜卑 素喜连 、 木九津 等,託为 臻 报讎,攻陷诸县。太守 袁谦 请与连和, 连 津 不从。 廆 东击 连 津 ,破斩之。”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连津”是一个历史词汇,其含义主要来源于南北朝时期的鲜卑族历史。以下是综合多个来源的详细解释:

基本释义

“连津”是南北朝时期两位鲜卑首领素喜连与木九津的合称。据《前燕录》记载,他们在西晋永嘉初年(约307年)曾以“为东夷校尉李臻复仇”为名,联合攻陷辽东诸县,后被慕容廆击败。

历史背景

  1. 事件起源:辽东太守庞本杀害东夷校尉李臻,素喜连、木九津借此发起军事行动。
  2. 后续发展:太守袁谦试图求和未果,最终慕容廆(前燕政权奠基者)东征并斩杀二人。
  3. 文献记载:北周文学家庾信在《周陇右总管长史赠太子少保豆卢公神道碑》中提及此事,倪璠的注释进一步明确了人物身份。

其他可能的解释

部分非权威来源(如)提出“连津”作为成语,意为“连续渡河,比喻不断成功”。但此说法缺乏可靠文献支持,可能与原词混淆,建议谨慎采纳。

“连津”属于特定历史语境下的专有名词,需结合南北朝鲜卑族活动背景理解。若需进一步考证,可查阅《前燕录》《北周书》等原始史料。

网络扩展解释二

连津

连津(lián jīn)作为一个词语,具有丰富的含义和历史背景。它由两个部分组成,分别是“连”和“津”。

“连”是一个简体字,它的拆分部首是“辶”(辵),拼音是“lián”,表示相连、连接的意思。

“津”也是一个简体字,它的拆分部首是“氵”,拼音是“jīn”,意思是渡口、渡船的码头或关口。

连津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的军事战略,意指连接两个交通要道的关口,往往是军事要地、交通要塞,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

在繁体字中,连津可以用“連津”来表示。

在古代,连津的汉字写法可能会有些不同。根据历史记录,一种常见的写法是以“連斤”来表述连津的含义。这种写法强调了“斤”字作为战争兵器的象征性意义,进一步强调了连津与军事战略的关联。

以下是一些例句,展示了连津在不同语境中的用法:

1. 这座城市是两条重要公路的连津。

2. 过去,这里是通往南方的重要连津。

组词

连续、连忙、连队、连锁、连年、连江、连环、连通、连贯

近义词

连接、联接、衔接、通畅、贯通

反义词

断裂、分开、中断、阻隔、孤立

别人正在浏览...

【别人正在浏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