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廉姜的意思、廉姜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廉姜的解释

即葰。一种香菜。《仪礼·既夕礼》“茵著用荼,实绥泽焉” 汉 郑玄 注:“绥,廉薑也;泽,泽兰也,皆取其香且御湿。”《太平御览》卷九七四引 汉 刘桢 《清虑赋》:“仰秤木韮,俯拔廉薑。”《文选·左思<吴都赋>》“薑汇非一” 刘逵 注引《异物志》:“荾,一名廉薑,生沙石中,薑类也。其累大,辛而香,削皮,以黑梅并盐汁渍之,则成也。 始安 有之。” 北魏 贾思勰 《齐民要术·廉薑》:“《食经》曰:‘藏薑法:蜜煮乌梅,去滓,以渍廉薑,再三宿,色黄赤如琥珀。多年不坏。’”参阅《广雅·释草》“廉薑” 王念孙 疏证。

词语分解

专业解析

廉姜是姜科山柰属多年生草本植物,学名Kaempferia galanga L.,其根茎在传统中医药和饮食文化中具有重要价值。以下为汉语词典角度的详细释义:

一、词源与释义 廉姜又称“山柰”“沙姜”,首见于《本草纲目》,李时珍记载其“辛温无毒,主治暖中焦、消食止痛”。“廉”字取义其根茎质地坚实、价格平实,与“价廉物美”的汉语构词法相合。

二、植物学特征 根茎呈圆形或椭圆形单生块状,外皮褐色具环纹,断面呈灰白色。叶片2-4枚平铺地面,宽椭圆形,叶背被细绒毛(《中国植物志》。

三、药用价值 《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载其性味辛温,归胃经,含挥发油(主要成分为对甲氧基肉桂酸乙酯),具有温中散寒、行气止痛功效,常用于治疗胸腹胀痛、寒湿吐泻。

四、文化应用 在岭南地区被列为“粤菜五香”之一,《广东新语》记载其用于白切鸡蘸料配伍,闽南语称为“三柰”,是沙茶酱的核心原料。

网络扩展解释

“廉姜”一词主要有以下两种解释,需结合不同语境理解:

一、植物与中药

  1. 植物特征
    廉姜是姜科山姜属草本植物,学名Alpinia oblongifolia,植株高约1米,叶披针形,花白色,蒴果球形。主要分布于中国东南至西南地区及越南、老挝,生长于林荫下。

  2. 药用价值
    其根茎可入药,具有温中暖胃、散寒止痛、活血止咳等功效,常用于治疗胃寒腹痛、消化不良、风湿关节痛及风寒咳喘等症。叶鞘纤维可制人造棉,根茎还可提取芳香油作调香原料。

  3. 历史记载
    古代文献如《本草纲目拾遗》《异物志》提到,廉姜“似姜,气猛近于臭”,南人将其腌制为佐食香料。


二、文学与成语

  1. 特殊引申义
    少数文献(如)将其作为成语,以“廉”(廉洁)和“姜”(姓氏)组合,比喻女子贞节清白。但此用法较罕见,可能为特定语境下的文学化表达,需谨慎考据。

别人正在浏览...

白藤坌沓镖司务昌乐馋火嘲詈趁路车辙马迹初伏出格春盘出往蹉失大浑雕靡兜围藩房肥事俯躬高会孤标孤歌黄收忽漭角壮街巡秔禾拒闭卡白开翦控卷块聚劳主撩东劄西吏能零度柳泉笼肉埋根民事诉讼镆铘偶像强族轻侧乞巧软笑上卿绍统省见圣裔绅士派头,绅士气,绅士风度侍奉手炮书肺四并迢递伪俗五怖缃节消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