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山林险阻之地。《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 公沙穆 ﹞居 建成山 中,依林阻为室,独宿无侣。” 三国 魏 曹植 《梁甫行》:“剧哉边海民,寄身於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
“林阻”是一个汉语词汇,其含义和用法可通过以下角度详细解析:
林阻(拼音:lín zǔ,注音:ㄌㄧㄣˊ ㄗㄨˇ)指山林险阻之地,即山林中地形复杂、难以通行的区域。该词常用于古汉语语境,形容自然环境的险峻或人迹罕至的特点。
《后汉书》例
东汉时期《后汉书·方术传下·公沙穆》记载:“居建成山中,依林阻为室,独宿无侣。”此处“林阻”指公沙穆选择山林险要之地隐居,强调地理环境的幽僻。
曹植《梁甫行》例
三国时期曹植在诗句“剧哉边海民,寄身于草墅。妻子象禽兽,行止依林阻”中,用“林阻”描写边海百姓因生活所迫,栖身于山林险地的困苦境遇。此例通过环境描写反映民生疾苦,赋予词汇情感色彩。
该词在现代汉语中使用较少,多见于古典文学或历史研究领域。如需更深入探讨其语境,可参考《后汉书》《曹植集》等文献。
林阻是一个由两个汉字组成的词语,包含“林”和“阻”两个部分。
“林”字的部首是木,它由8画组成;“阻”字的部首是阝,它由8画组成。
“林阻”一词的来源可以追溯到古代汉语。其中,“林”意为树木茂盛的地方,引申为指稠密的树林;“阻”意为阻碍、拦阻。
“林阻”在繁体字中保持相同的写法。
在古代汉字写法中,“林”字和现代汉字写法相似;而“阻”字的古代写法中,上方多有额外的横画表示牵制、阻止。
1. 这片林阻茂密,很少有阳光照射进来。
2. 路上的流浪狗成为了我前进的林阻。
林阻并没有固定的组词,可以与其他词语搭配使用,如“林阻茂密”、“林阻茫茫”等。
林阻的近义词包括:林立、森森、密林。
林阻的反义词包括:开阔、平地。
僾尼鼻子头藏形匿影常顺川流不息寸忱大赤单欵登月舱兜罗蹲班房鹅蛋石呒然箇人孤超汉简黄封虎虎有生气靃靡胶布娇痴角抗焦灼寄居髡髦凉丝丝篱围笼嘴妙指名捕母难之日纳履踵决彷徨皮侯抢背秋千节权帖屈轶三公骚学蛇弓石鳆衰羸朔禽嘶啸送迎损除题柱客团拜颓垣断壁稳慎握发吐哺伍列无羣无选戊戌六君子飨食校迹谐臣信不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