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沙工具箱
现在位置:月沙工具箱 > 学习工具 > 汉语词典

兵甲的意思、兵甲的详细解释

关键字:

兵甲的解释

(1) [weapons]∶兵器和甲胄,泛指武器装备

今南言已定,兵甲已足,当奖率三军,北定中原。——诸葛亮《出师表》

(2) [war]∶指战争

明言章理,兵甲愈起。——《战国策·秦策一》

详细解释

(1).兵器和铠甲。泛指武器、军备。《国语·吴语》:“唯是车马、兵甲、卒伍既具,无以行之。”《孟子·离娄上》:“城郭不完,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 明 方孝孺 《艤航轩记》:“斧鉞兵甲恃之以为威。”

(2).指士兵,军队。《左传·哀公十五年》:“ 公孙宿 以其兵甲入于 嬴 。”《醒世恒言·隋炀帝逸游召谴》:“大兴西苑,两至 辽东 ……兵甲常役百万,士民穷乎山谷。”

(3).战事;战争。《战国策·秦策一》:“明言章理,兵甲愈起。”《史记·越王勾践世家》:“ 蠡 ( 范蠡 )对曰:‘兵甲之事, 种 不如 蠡 。’” 明 高启 《萧山尹明府吴越两山亭》诗:“邇来此地有兵甲,风景颇似当年愁。”

词语分解

网络扩展解释

"兵甲"是古代汉语中的复合词,其含义可从以下三个方面解析:

  1. 武器装备的统称
    指兵器(如戈、矛)和铠甲(防护装备),泛指军事装备。如《孟子·离娄上》提到“兵甲不多,非国之灾也”,诸葛亮《出师表》中“兵甲已足”均体现此意。

  2. 代指军队或士兵
    引申为持有武器装备的军事力量,例如《左传·哀公十五年》记载“公孙宿以其兵甲入于嬴”,以及《醒世恒言》描述隋炀帝“兵甲常役百万”。

  3. 象征战争或军事冲突
    如《战国策·秦策一》中“明言章理,兵甲愈起”,强调战争频发;诸葛亮《出师表》“北定中原”的目标也隐含对终结战乱的期望。

用法示例

总结
“兵甲”核心含义围绕军事领域展开,既可指具体装备,也可抽象代指军队或战争,常见于历史文献及古典文学。

网络扩展解释二

《兵甲》是一个汉字词语,它的意思是军队的武装。 拆分部首和笔画:兵甲的部首是田字旁,包含8画。 来源:兵甲源于古代中国的军事用语,指战争时士兵所穿戴的武器、盔甲。 繁体:兵甲的繁体字为「兵甲」,没有太大变化。 古时候汉字写法:兵甲的古代汉字写法与现代写法相同。 例句:他们穿戴着兵甲,迎接战斗的到来。 组词:兵甲可以组成其他词语,如兵甲烈士、兵甲神圣等。 近义词:武装、军装、武饰等词语可以作为兵甲的近义词。 反义词:文人、书生等可以作为兵甲的反义词,因为它们与武装军队形成鲜明对比。 希望这些回答能对你有所帮助!

别人正在浏览...

摆对碑帖并发骋观承继春锦爨下促趱擣蓍大张其词大招递换房木垡子地冯驩弹铗干位膏火龟筮酣谑豪放不羁熇赫横肉懽侍华屋秋墟胶胶假器赍刺解舟赳赳桓桓开大科役淩迟寠儒鹿头关马错媒妇鸣鸟骈厚情深似海清逸穷岁累月球门秋中诎寸信尺揉莒软厮禁乳食蛇蛟摄照士姓水患卫畿文字癖匣椟下纲险坂闲晓效应心得